果然被我猜中了, 泽连斯基突然宣布了! 10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乌克兰成功联合使用国产“海王星”反舰导弹与“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对俄军某重要目标实施打击,效果“令人满意”。 这可不是普通战报,而是乌克兰军工逆袭的里程碑! 谁能想到,三年前的乌克兰军工,连修坦克的地方都快没了。2022年冲突刚爆发,俄军就盯着乌军工企业炸,哈尔科夫的马雷舍夫机械制造厂被夷为平地,那可是曾年产千辆坦克的“装甲摇篮”;日托米尔坦克厂也没能幸免,即便俄军付出两架战机被击落的代价,还是把这座翻新的修理厂炸成了废墟,乌克兰几乎彻底丧失主战坦克制造能力。那时的乌军,武器全靠西方“投喂”,从波兰的米格-29到美国的“海马斯”,连无人机都是志愿者众筹改装的商用机型,说难听点,就是“靠别人的枪打仗”。 这种被动催生了绝境中的突破。“海王星”导弹早有原型,脱胎于苏联时期的反舰武器技术,但一直没成气候。2022年它击沉俄黑海舰队旗舰时,还被外界骂“运气好”,没人想过它能再进化。如今不一样了,这款原本专攻海上目标的导弹,硬生生被改成了对地攻击利器,射程拉到1000公里,能精准敲掉俄军的前沿弹药库。比起“海王星”的“老树发新芽”,“火烈鸟”的横空出世更像场“攒出来的奇迹”。 说它是“国产”,水分可不小。这款射程3000公里、远超美国“战斧”的导弹,骨子里藏着大半个北约的影子:英国给了导弹制导系统的开源代码,波兰造的抗干扰GPS芯片负责指路,土耳其的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连弹体的碳纤维材料都是波兰工厂代工的。甚至它的名字都透着点仓促——第一批试产的导弹出了状况,弹体变成了粉红色,索性就叫了“火烈鸟”。但不得不承认,乌克兰把“省钱办大事”玩到了极致,一枚“火烈鸟”成本不到8万美元,而俄军S-400系统拦截它一次就要花240万美元,30倍的成本差,简直是在“用鸡蛋砸石头”却让对方心疼石头钱。 泽连斯基敢高调官宣,不止是秀武器,更是秀“战术闭环”。乌军早摸透了俄军的防空软肋:先用射程3200公里的“猎鹰300”无人机群当“炮灰”,耗尽俄军的防空弹药,再让“火烈鸟”贴着3米的低空飞过去,雷达根本来不及反应。这次打击的“重要目标”,大概率是罗斯托夫的炼油厂或输油管道——这类设施一旦被炸,俄军前线的燃油供应就得断档,这比炸掉十辆坦克还致命。 可千万别真信这是“军工逆袭”。乌克兰现在的产能看似吓人,“火烈鸟”月产能要冲210枚,无人机一年造400万架,但55%的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30%,造出来的武器一半以上没人买单。说白了,它的军工体系就是个“战时组装厂”,核心技术、关键零件全攥在西方手里,哪天援助断了,这条生产线就得停摆。更危险的是,3000公里的射程能打到莫斯科,这已经踩在了俄军的红线边缘,一旦炸到关键设施,很可能引发局势升级。 泽连斯基或许算准了,越秀“肌肉”越能拿到更多援助。毕竟特朗普刚承诺要给“战斧”导弹,这会儿官宣“国产导弹好用”,既能给西方吃颗定心丸,又能倒逼援助国加快供货节奏。只是这场靠“搭积木”堆出来的军工神话,到底是乌克兰的救命稻草,还是把自己拖向更深战火的引线,谁也说不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果然被我猜中了, 泽连斯基突然宣布了! 10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
曼彤说世界
2025-10-10 19:47:08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