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1岁的徐小凤嫁给了汽车经理廖晖,对方生意做得很大,也对徐小凤提出了一个要求:“你别唱歌了,我们定居美国吧,”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她,从小就喜欢跟着收音机唱歌,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对她的期望很简单,只希望她安安稳稳过日子,但徐小凤的心里,却藏着一团火,每当音乐响起,她总忍不住跟唱,哪怕是在家帮忙做事的间隙。 她的嗓音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甜美,反而有些沙哑,那时候,流行的是细腻、柔美的女声,可徐小凤不在意这些,她只专注于唱好每一首歌,中学还没毕业,她就因为家里需要人手而选择辍学,白天帮家里做生意,晚上则抱着录音机练歌。 17岁那年,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歌唱比赛,没想到,一曲深情的老歌帮她拿下比赛冠军,这才有了进入娱乐圈的第一步,可惜的是,冠军头衔并没有立刻带来好运,她的嗓音与主流审美格格不入,有唱片公司直接拒绝了她。 现实的碰壁,让徐小凤明白,想靠歌声吃饭并不容易,她一边在家做杂活,一边偷偷模仿那些成名歌手的唱腔,没有老师指导,只能靠自己琢磨,后来,她终于在夜总会找到了一份驻唱的工作,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要在不同的场地赶场子,有时一晚上要转好几个地方,嗓子哑了就含颗润喉糖继续唱。 靠着这股韧劲,她的歌声慢慢被更多人听见,尽管起步艰难,但她最看重的不是收入,而是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上,不久后,她被一家唱片公司看中,录制了第一批唱片,虽然刚开始销量一般,但她很快就凭借自己的风格站稳了脚跟。 1970年代,香港娱乐圈竞争激烈,徐小凤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演戏,而是专心唱歌,她的作品一经推出就迅速走红,《卖汤圆》《风雨同路》这些歌成了许多人心里的经典,只要她出现,粉丝们总是追随左右,连她穿过的衣服、去过的餐厅都会变成热门话题。 事业顺利的同时,徐小凤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波澜,她和廖晖的相识,是因为一辆代步车,廖晖是汽车经理,负责给她安排交通,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彼此欣赏,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升温,廖晖在徐小凤最忙碌的时候,总会默默陪伴,有时候在后台递上一瓶水就是最大的安慰。 这段感情持续了七年,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徐小凤忙着录音、开演唱会,廖晖则在香港打拼自己的汽车事业,两个人虽然亲密,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徐小凤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恋情,更没有把私人情感带到舞台上。 过了几年,廖晖事业遇到了一些挑战,他萌生了移民美国的想法,希望徐小凤能和他一起去,过一种安静的生活,他甚至提出,希望她退出歌坛,改国籍,做一个全职太太,这些要求,让徐小凤陷入了长时间的挣扎。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一边是深爱的事业,一边是相伴多年的感情,徐小凤反复思考,回忆一路走来的不易,唱歌不是她的工作,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舞台,两人和平分手,徐小凤继续留在香港,专注于音乐。 分手后,徐小凤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事业中,她没有被情伤击倒,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她不断推出新歌,新专辑销量屡创新高,演唱会一场接一场,座无虚席,她的歌迷从年轻人到老人,涵盖了不同年龄层。 别人以为她会因此孤独,但徐小凤自己却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投资有道,买下多处房产,实现了财务自由,身边有许多好朋友,不时聚会聊天,她不追求奢华生活,也没有再刻意寻找感情的归宿。 多年后,徐小凤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的敬业态度让许多同行佩服,哪怕嗓子不舒服,她也会自掏腰包加场,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她说,只要歌迷还在,自己就不舍得离开舞台。 回头看,徐小凤经历过选择,也承担过遗憾,可她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真正的坚持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无数次面对诱惑和压力时的果断,她用歌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也用自己的人生告诉大家:忠于热爱,才不会后悔。 信息来源:徐小凤 春常在——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