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两名美军士兵正在对一枚携带着核弹头的洲际导弹进行维护,其中一人不小心

尔说娱乐 2025-10-11 10:50:48

1980年,两名美军士兵正在对一枚携带着核弹头的洲际导弹进行维护,其中一人不小心将一枚扳手掉进了发射井当中,瞬间引爆了这枚洲际导弹,连上面的核弹头都被炸飞了出去!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指挥与控制》:聚焦阿肯色州大马士革的一起核导弹发射井事故) 阿肯色州的秋夜,导弹发射井深处泛着金属的冷光。 两名维修兵沿着狭窄的检修通道攀爬,他们的呼吸在防毒面具里结成白雾。 在这个深达三十米的密闭空间里,一枚"泰坦"洲际导弹静静矗立,弹头携带的热核武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六百倍当量。 资深技师德韦恩突然停下脚步,他的头灯照亮了压力表盘。 "氧化剂罐压力异常。" 他通过无线电向控制中心报告,声音在井壁间产生回响。 按照规程,他们必须立即为燃料系统加压。 但由于匆忙,德韦恩错拿了普通的套筒扳手,而非规定的防爆工具。 当扳手套筒从二十米高处坠落时,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金属与混凝土碰撞的脆响在井内回荡,随后是燃料泄漏的嘶嘶声。 年轻的助手杰弗里惊恐地看到,白色的偏二甲肼蒸汽正从导弹燃料罐的破口喷涌而出。 这种剧毒燃料的气味迅速弥漫,即使隔着防护装备也令人窒息。 控制中心的警报面板瞬间被红色指示灯淹没。 值班军官科斯特洛少校抓起广播话筒: "全体人员立即撤离!重复,立即撤离!" 但他的命令被接二连三的系统警报打断。 燃料蒸汽浓度已经达到爆炸临界点,任何静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灾难。 在井口指挥塔,撤离的官兵们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乳白色的蒸汽正从通风口汩汩涌出,在探照灯光下如同幽灵般舞动。 基地指挥官下令切断整个区域的电力,但为时已晚。 当晚21时,当抢险队试图启动排风系统时,电机启动器的微弱火花终于点燃了致命的混合气体。 爆炸产生的火球将重达740吨的发射井盖像玩具般抛向百米高空。 附近城镇的居民目睹了这朵诡异的蘑菇云,却不知道他们刚刚与核灾难擦肩而过。 冲击波将导弹的核弹头甩出发射井,落在基地边缘的排水沟里。 万幸的是,爆炸切断了弹头的起爆电路,阻止了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发生。 翌日清晨,辐射监测小组在草丛中找到了这枚编号为T-27的核弹头。 弹体上的辐射警示标志在晨光中格外刺眼,但检测仪显示辐射水平正常。 专家们后来发现,该型弹头配备的多重保险装置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这起被命名为"断箭"的事故,促使美军全面修订了核武器维护规程。 所有发射井都加装了防坠落网,工具管理制度被彻底改革。 但更深远的影响是,它暴露了冷战时期核武库管理的系统性隐患——在追求威慑力的同时,安全措施存在严重漏洞。 三十年后,解密档案显示,这仅是当年发生的数十起核事故之一。 那些被尘封的报告提醒着我们:在核武器的阴影下,人类需要比制造武器时更大的智慧来守护和平。每一处细节的疏忽,都可能让整个文明付出代价。 事故发生后,美军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 他们发现,事发当天本该使用的专用工具因为官僚系统的拖延,迟迟没有配发到基层单位。 更令人后怕的是,调查显示该基地的消防系统存在设计缺陷,如果当时发生的是核爆,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地居民直到多年后通过《信息自由法》才得知真相。 一位当地农民回忆说,那天晚上他家的牛群突然焦躁不安,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距离毁灭仅一步之遥。 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引发了公众对核安全管理的持续质疑。 如今,这个曾经的事故现场已被改建成安全教育基地。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核工程师到此参观,学习这用惨痛教训换来的安全经验。 基地入口处树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所有曾在此服役的官兵名字,提醒着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0441

评论列表

火山

火山

25
2025-10-11 16:30

没能引爆,差评。

泥丸函关

泥丸函关

23
2025-10-11 16:08

太太太可惜了

无天

无天

9
2025-10-11 16:24

要是全世界有核武的国家都不发展核武器,把这个资金用来改善民生多好哇!

情由毒种 回复 10-11 17:21
要是没有核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打起来了,说不定第四次都打完了

用户13xxx55 回复 10-12 00:13
个个有钱,等于大家都没钱的道理你不知道吗?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6
2025-10-11 17:59

全世界都该无核化!战争贩子太多!

凯 麒 麟

凯 麒 麟

3
2025-10-11 19:45

好可惜

db

db

3
2025-10-11 17:27

可惜了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2
2025-10-11 21:11

民兵等洲际导弹都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没有氧化剂罐

天地老司机 回复 10-12 06:57
你一知半解,不是纯固体,末推是液体的!

用户64xxx42

用户64xxx42

1
2025-10-11 19:28

真的假的?没听说过啊!不会是假消息吧!

夜闌鸮無聲 回复 10-11 20:49
这类事故美苏冷战时期都出过,扳手引爆推进剂的这枚导弹装备的好像还是氢弹[并不简单]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

1
2025-10-11 17:48

切尔诺贝利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