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到,急着花钱。中美经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到了一个很微妙的节骨眼。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先说中国这边。出口压力确实肉眼可见。这两年美国加关税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2025年6月针对钢制家电的新规,50%的关税加上按钢铁组件计价的方式,直接把中国家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压到了底。 以前靠性价比在美国走量的订单,现在要么赚不到钱,要么干脆没人敢接,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滑23%,不少中小企业都有点焦虑,仓库里的货堆着占资金,生产线调整又需要时间。 然而中国从来不是只会等着的。国家和企业一起想办法,一边加速产业升级,把以前的低端代工转向中高端产品。 比如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靠技术和附加值扛住关税压力。另一边全力拓展新市场,不再盯着美国这一个盘子,东南亚、欧洲、非洲甚至拉美,都成了新的发力点。 有企业老板说,现在虽然对美订单少了,而东南亚的新能源汽车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算下来总营收反而没降。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思路,其实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在压力里找新机会。 再看美国那边。表面上看,美国人手里不缺钱,人均消费能力摆在那儿,但问题出在“想买买不到”。关税没挡住需求,反而把供应链搞乱了。 以前超市里随便挑的中国家电,现在沃尔玛的冰箱货架空了大半,剩下的几款比去年贵了近三成;有人图便宜买了其他国家的替代品,用俩月就坏了,维修都找不到地方。 而耶鲁大学算过一笔账,关税让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少了4900美元的购买力,日常开销压力越来越大。 更头疼的是美国农民。以前中国每年要拿走美国一半以上的大豆,2024年光大豆采购就花了126.4亿美元。 可现在中国转从巴西买,2025年1-8月巴西大豆占了中国进口的71.6%,美国的份额跌到22.8%。农民们种的大豆堆在仓库卖不动,化肥、农机的成本还一个劲涨,有人预估得亏450亿美元。 白宫给的补贴看着不少,但农民们更想要的是以前那个稳定的中国市场,补贴再多,也不如年年有订单踏实。 其实现在中美经济的状态,更像是“有限脱钩”:没完全断开,但也没以前顺畅。中国出口受压,美国供应受限,全球供应链跟着紧张,小到家电零件,大到农产品价格,都跟着波动。 很多国家的企业都在等,等中美下一步的动作,再调整自己的进货和生产计划,毕竟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他俩一动,全世界的经济节奏都得跟着变。 这场拉锯战最有意思的地方,不是谁先撑不住,而是谁能在压力下稳住阵脚。中国靠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把单一依赖变成了多点开花。 美国则卡在供应链瓶颈里,想护市场却伤了自己人。说到底,经济博弈不是短期的“谁赢谁输”,而是长期的“谁更有韧性”。中国的韧性在主动调整,美国的难题在被动应对,这或许就是眼下最明显的差别。 对全球来说,现在最该做的也是提高自己的韧性,不依赖单一市场,不卡死在一条供应链上。 中美这场拉锯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然而最终的答案其实很清楚:在互联互通的今天,靠关税设壁垒、靠脱钩搞对抗,不如坐下来谈合作。 中国有货,美国有钱,本可以互补共赢,何必互相耗着?毕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能买到实惠的东西,让企业能踏实赚钱,这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世界说·旁观】“对等关税”重压下看美国消费者众生相:缩减、囤货、焦虑》第一财经《生效!这些家电进入美国将被加征50%关税》
中美最后的结果,在中美巨额关税下,中美贸易已经清零,接下来中美只有两种结果。
【34评论】【34点赞】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要让美国印的纸买不到东西
用户10xxx09
让美元真的变废纸一张,就对了!!!
用户10xxx90
目前世界格局越来越明朗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越来越稳健,欧美越来越焦虑,中国这个时候稍微调整下结盟政策,或许能起到倍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