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已离开三亚军港,根据海事局消息南海以下海域将于10月10日-20日进行海上试验任务。所以“福建”舰的试验依旧未结束,结合最近附近舰载机飞行非常频繁的情况,所以推测还是舰机联合测试和训练。 福建舰在南海海域延续的试验任务,显然是冲着把舰机联合这门 “必修课” 练到极致去的,海事局划出的 10 月 10 日至 20 日禁航区,就是给这场 “期末考试” 圈定的考场。 最近周边舰载机飞得勤,可不是随便练练手,要知道 9 月 22 日海军已经官宣歼 - 15T、歼 - 35 和空警 - 600 三型机完成了弹射起降,但这仅仅是 “及格线”,真正的舰机联合测试得把 “起飞 - 巡航 - 拦截 - 着舰” 全流程跑顺,还得适配不同海况、不同载荷的复杂场景。 电磁弹射这东西看着酷炫,实则是个 “精细活”,瞬间迸发的能量相当于近 7 万台空调同时满负荷运转,既要把三四十吨的空警 - 600 稳稳推上天,又得给几百公斤的无人机留足缓冲,力道差一点都不行,美国福特号航母折腾了好几年都没彻底搞定 F-35C 的常规弹射,咱们一次性上三型机,自然得多花点时间磨细节。 说福建舰南下到服役的时间比山东舰长,这事儿得先看两者的 “出身” 差异。山东舰 2019 年 11 月 17 日穿过台湾海峡赴南海,12 月 17 日就正式入列,刚好一个月的时间看着高效,实则是因为它走的是 “熟路”—— 整体设计跟辽宁舰大同小异,都是滑跃甲板构型,没有电磁弹射这种 “新变量”,测试项目基本是 “复制粘贴” 加优化,连首次海试都跟辽宁舰一样只花了 5 天,核心是验证动力和航行性能。 但福建舰完全是另一回事,8 万余吨的排水量比山东舰大了近三分之一,还是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军事专家都说它的技术跨度比辽宁舰到山东舰还大。 光首次海试就用了 8 天,比山东舰多出来的 3 天全耗在电力系统测试上,毕竟电磁弹射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苛刻到毫米级,差一丝波动都可能影响弹射精度,这步测试省不了也急不得。 再看测试内容的量级,山东舰当年的舰载机测试基本围绕歼 - 15 的滑跃起飞展开,只要搞定甲板调度和起降角度就行,而福建舰要应对的是三型机的 “混搭测试”:歼 - 35 要练隐身突防的弹射节奏,歼 - 15T 要测满油满弹的最大载荷起飞,空警 - 600 则要验证预警雷达开机状态下的电磁兼容问题。 更关键的是出动效率,福特级航母试验阶段最高日弹射 270 架次,咱们的电磁弹射系统指标更先进,自然得把这个优势实打实测出来,这可不是一两天能跑完的量,多出来的 10 天试验期,说白了就是给 “海空协同” 留足磨合时间。 至于南海集结的三艘未刷号军舰要一同交付的推测,这完全符合海军 “成体系列装” 的老传统。055 型驱逐舰本就是航母编队的 “带刀护卫”,130 毫米主炮能打远程对地打击,垂直发射系统能统筹防空反导,之前咸阳舰等 8 艘同型舰入列后,都是优先配属航母编队执行任务。 052D 则是经过实战检验的 “万金油”,信息处理和协同作战能力成熟,刚好跟 055 形成高低搭配。想想看,福建舰作为弹射型航母,服役后肯定要快速形成战斗力,总不能让它单独 “裸奔” 出海,带上一艘 055 和一艘 052D,相当于刚入列就配齐了 “防空网” 和 “打击群”,这种配置跟山东舰入列后逐步配齐护航舰艇的模式比,效率直接上了一个台阶。 而且未刷号本身就是个明确信号,军舰刷号意味着正式交付,这三艘船都憋着不刷号,显然是在等一个 “集体亮相” 的机会。山东舰当年入列时虽然没同时拉来驱逐舰 “陪跑”,但那是因为当时 055 还没批量服役,如今 055 和 052D 的产能和技术都已成熟,正好借福建舰交付的契机,展示一套完整的航母战斗群配置。 毕竟现在的海军列装早就不是 “有船就行”,而是讲究 “出门就能打”,福建舰带俩 “保镖” 一起登场,既省了后续磨合的时间,也顺便秀了把体系化战力,这种一举两得的安排,显然是早有预谋的。
中国在解放台湾的战争中,美国一定会插手,而中国的这场收复台湾的战争中,不可能向朝
【12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