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蔡孝乾叛变,向台特务提供了一份400人的名单,随后1800人被抓

浅笑对风吟 2025-10-12 00:02:30

1950年3月,蔡孝乾叛变,向台特务提供了一份400人的名单,随后1800人被抓,1100人被判了死刑,但当时还是有人逃出来的,谢汉光就是其中之一。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8年初春的一个清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提着简单的行李,站在广东丰顺县的一个村庄路口。 他望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双手微微颤抖。 这位老人就是谢汉光,时隔四十二年,他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1946年的离别场景仍历历在目。 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与新婚妻子在简陋的婚房里依依惜别。 妻子为他整理行装时,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谢汉光强忍着心中的不舍,轻声安慰道:"等我完成任务就回来。" 谁知这一别,竟是整整四十二年。 初到台湾时,谢汉光被安排在林业试验所工作。 他白天认真钻研业务,晚上则秘密开展组织工作。 台北的夏天格外炎热,蚊虫肆虐。 他常常在闷热的宿舍里就着昏黄的灯光撰写报告,汗水浸透了衬衫,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 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每当疲惫时,就会拿出妻子的照片看上一眼,顿时又充满了力量。 转折发生在1950年春天。 一天深夜,谢汉光正在整理资料,突然接到紧急通知。 组织遭到破坏,必须立即转移。 他迅速销毁文件,连最心爱的书籍都只能忍痛烧掉。 趁着夜色,他背着简单的行囊逃离住所,连告别同事的时间都没有。 逃亡路上,他躲过多次盘查,有次险些被巡逻队发现,幸亏躲进了一个废弃的炭窑才逃过一劫。 最终,他在台东一个偏僻山村落脚,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这个叫做南化村的小村庄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村民以种植茶树为生。 谢汉光谎称自己是大陆来的难民,好心的村长收留了他。 为了不引起怀疑,他顶替了一个失踪村民"叶依奎"的身份。 从此,他白天在茶园劳作,晚上则借着油灯微弱的光线,悄悄记录着时局变化。 岁月在辛勤劳作中悄然流逝。 每当夜深人静时,谢汉光总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结婚照,久久凝视。 照片已经泛黄,但他对妻子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有村民想给他说媒,都被他婉言谢绝。 他始终相信,总有一天能重返故土与妻子团聚。 转机出现在1987年。 随着两岸政策松动,谢汉光终于可以申请回乡探亲。 办理手续时,他的手因激动而不停颤抖。 当乘坐的渡轮缓缓靠岸时,他望着大陆的海岸线,泪水模糊了视线。 但是回乡之路并不顺利。 由于年代久远,他的身份证明早已失效。 更让他心痛的是,妻子因历史原因被开除党籍,生活困顿。 但令人感动的是,妻子始终未再嫁,独自将他们的孩子抚养成人。 在战友的帮助下,谢汉光的身份最终得到确认。 当组织部门将恢复党籍的文件交到他手中时,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泣不成声。 半个世纪的坚守,终于得到了认可。 晚年的谢汉光过着平静的生活。 每天清晨,他都会到村口的榕树下坐坐,看着孙辈们嬉戏玩耍。 有时他会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但总是避谈那些艰难岁月。 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如今,谢汉光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坚守。 每当有人问起那段往事,他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依然有人坚守信仰,等待光明。 这种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如今,在南化村的茶园里,村民们依然传颂着"叶先生"的故事。 而他曾经居住过的小屋,也成了当地人口中代代相传的传奇。 主要信源:(中华网——他潜伏台湾42年,新婚9天便与妻分别,70岁回到大陆才知儿孙满堂)

0 阅读:734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