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武术家黄淳梁听闻叶问武艺高,他决定去叶问的武馆看看。黄淳梁一进入武馆

小史论过去 2025-10-12 17:14:04

1953年,武术家黄淳梁听闻叶问武艺高,他决定去叶问的武馆看看。黄淳梁一进入武馆就对武馆学员进行挑衅,学员与他比武败北,叶问见到后与其比试,不料结果让人意外! 叶问出生在1893年的广东佛山一个有钱人家,原名叫叶继问。从小就跟着陈华顺学咏春拳,陈华顺走后又向吴仲素继续练。叶问在佛山长大,成年后管着家里生意,还当过警察。1950年他移居香港,在九龙那边开武馆教咏春拳。他的教学方式注重实际打法,不搞花架子,学生包括不少后来传播咏春的人。叶问来香港后生活不容易,先在饭店工会寄住,教拳维持生计。那时候香港乱,他教的学生多是底层年轻人,想学点本事防身。叶问自己有鸦片瘾,花钱多,还得寄钱回佛山养家。1950年代初,他的武馆搬了好几次,从深水埗到油麻地,学生来来去去。叶问的儿子叶准和叶正后来也到香港跟他学拳。叶问的教学不严苛,但强调理解拳理,学生练到一定程度就让他们自己开馆教人。这样咏春在香港慢慢传开。叶问的徒弟中,有些人通过比试帮他扬名。叶问本人不爱出风头,更多是指导学生实战。 黄淳梁1935年5月生在香港,是家里老大,父亲是中医。他小时候跟舅舅学太极拳基础,在学校接触西洋拳击。黄淳梁个子瘦小,但靠拳击练出速度和力量。青少年时候,通过父亲朋友介绍,向一个懂多种武术的老师学技法。那老师讲了很多武术知识,但黄淳梁对一些说法有疑问,就不再去,转而参加比赛看别人打。他用西洋拳击在比试中赢了不少人,积累经验。黄淳梁对传统武术实用性有疑虑,但听说咏春拳的传说后感兴趣。1953年,他听朋友说起叶问,就去找。黄淳梁早年还练过踢腿,但觉得拳击更直接。他不服气,总想试试不同门派。黄淳梁的性格好胜,从小在街头打架不认输。这让他在武术圈子混得开,但也容易惹事。黄淳梁没正式拜过太多师,但自学能力强,通过观察比赛进步快。 1953年春节前,叶问武馆里老弟子大多回家过年,只剩几个新人练基本功。黄淳梁跟表弟去武馆转悠,看到新人练拳,就上前挑衅。那些新人刚入门,基本是站桩和简单出拳。黄淳梁用西洋拳击上手快,一拳接一拳把他们打得招架不住。一个新人上场,黄淳梁直拳打肩膀,对方后退几步倒下。接着又挑战别人,用勾拳和速度压制,每人都败了。叶问在一旁看着,觉得这年轻人有两下子,就让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上去试试。那青年练咏春有点时间,摆好架势上前。黄淳梁一记勾拳打中下巴,青年晃了晃跪地。叶问脱衣服亲自上,用咏春桥手靠近。黄淳梁出直拳,叶问拨开同时点到胸口,没用力。黄淳梁退一步,叶问跟上,拳点面门和胸部,黄淳梁一步步退到墙角。停下后,黄淳梁要再来,叶问同意,又用同样方式把他逼到墙角。黄淳梁两次输掉。 大年初四,黄淳梁回去找叶问资深弟子叶步青比试。叶步青个子高力量大,两人站好后,叶步青先重拳打头。黄淳梁躲开反击打手臂,叶步青回拳中肩膀,黄淳梁肿了。继续打,叶步青连出拳,黄淳梁挡住但身上多处伤,流血后停下。黄淳梁觉得咏春有用,就拜叶问学拳。他每天去馆练小念头和寻桥,几个月掌握基本。三个月后,黄淳梁开始找其他门派高手比试,在街头或馆里实战。用咏春黏手化解攻击,反击打倒人。这些比试让一些人改变对咏春的看法。黄淳梁打了很多场,从17岁到32岁,赢过60多场,甚至上百场,对手各种门派。他被叫“讲手王”,关掉几家馆子。1957年,黄淳梁去台湾比赛,在预赛被吴明哲踢倒。叶问根据他的比试,给指导调战术。黄淳梁一次比试中重伤对手眼睛,从此不打竞技,转教拳。黄淳梁帮叶问教学生,包括李小龙。黄淳梁1997年1月28日中风去世。 叶问的咏春拳在香港传播靠这些事。黄淳梁的比试帮咏春扬名,让更多人来学。叶问的教学不改传统,但注重科学解释。黄淳梁学拳后,从实战角度分析招式,提高效率。他不只为赢,而是测试技法。叶问的武馆从1950年开始,学生从底层到后来有钱人。咏春拳从秘密传到公开,叶问的学生开馆教人。黄淳梁的经历证明咏春在街头实用。叶问1972年12月2日因癌去世。黄淳梁退休后专注教拳,不再比试。他的战绩让咏春在武术界有地位。尽管早期有歧视,黄淳梁用实际改变看法。叶问的指导让黄淳梁掌握精髓。咏春拳通过他们传到全球。

0 阅读:38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