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战,必须攻击美国本土,否则美国只胜不败。攻击美国本土的好处是,必定会把美国从霸主地位上拖下来,从此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 说在当今时代,美国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国家,一点都不为过,北美洲就那么几个国家,而且都是军事偏弱的国家,对美国构不成什么威胁。 想象一下,硝烟升腾的战场上,远东的导弹划破夜空,直指西半球的核心。如果对手绕开外围,只在海外纠缠,美国是否还能如从前般从容取胜?这份地理恩赐,曾铸就百年霸业,却在技术浪潮中悄然现出裂痕。开战之际,唯有直击本土,方能打破那牢不可破的盾牌,让巨人真正感受到痛楚。 美国的地理位置确实堪称得天独厚。它坐落北美大陆,北接加拿大,南邻墨西哥,这两个邻国军力有限,难以形成实质威胁。 加拿大虽资源丰富,但国防依赖美国,边境长达8891公里,却鲜有摩擦。墨西哥则经济体量小,军力更弱,历史上虽有边境冲突,但从未动摇美国核心。东西两侧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平均宽度超过5000公里,形成天然屏障。任何入侵者需跨越茫茫大洋,补给线拉长到极限,历史上无人成功。相比欧洲诸国挤在大陆上,易遭陆路夹击,美国这份隔离让它免于直接战火,专注于内部发展。这种优势不是偶然,而是地形与历史的馈赠,让美国在全球博弈中总能后发制人。 两次世界大战中,这种地理屏障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战爆发时,美国保持中立,威尔逊政府签署中立法案,避免卷入欧洲泥潭。直到1917年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波及美国船只,才参战。那时本土工厂已悄然运转,生产军火出口盟国,经济从中获利。战后,美国成为债权国,债务堆积欧洲。二战更显突出,欧洲亚州烽火连天,美国本土却安然无恙。罗斯福推动租借法案,匹兹堡钢厂和底特律汽车厂转产坦克飞机,成为盟军“兵工厂”。1941年珍珠港事件虽震惊全国,但那是夏威夷领地,距本土3000英里,袭击仅毁8艘战列舰,工业体系未损。相反,德国日本本土遭轰炸,美国GDP从1940年的1010亿美元飙升到1945年的2230亿美元。战时失业率降至1.2%,妇女涌入工厂,生产效率翻番。这种安全让美国避开破坏,积累财富,奠定战后霸权基础。 战后,美国凭借地理优势进一步巩固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重建,换来市场和盟友。冷战时期,苏联虽有核武,但投送能力有限,美国本土仍相对安全。洲际导弹时代到来前,攻击本土需航母或轰炸机穿越大洋,易被拦截。1950年代,美国建起州际公路网,总长7.7万公里,便于部队调动。海军控制两大洋道,封锁对手补给。经济上,石油从墨西哥湾开采,钢铁从五大湖区冶炼,资源自给率高。相比苏联需防御欧洲多线,美国只需守卫两翼,就能投射力量全球。这种不对称让美国军费占GDP 5%以上,却本土无虞,支撑越南和伊拉克等海外行动。地理不只防卫,还放大进攻潜力,让美国从二战小国跃升超级大国。 然而,现代技术悄然改变格局。洲际导弹射程达1万公里以上,北京到华盛顿直线距离仅1.1万公里,一枚“东风-41”即可抵达。固体燃料让发射时间缩短至分钟,机动平台避开侦察。过去,攻击本土需舰队冒险,如今导弹从陆基或潜艇悄然起飞。高超音速武器速度超5马赫,拦截难度倍增。美国虽有“萨德”和“宙斯盾”系统,但覆盖率有限,助推段拦截仅成功率50%。常规战争中,若对手避开核门槛,使用精确制导导弹打击港口或电网,美国工业链将中断。底特律和硅谷若瘫痪,全球供应链崩盘。
一旦开战,必须攻击美国本土,否则美国只胜不败。攻击美国本土的好处是,必定会把美国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12 20:59:08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