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还看不上中方?印度官员访韩后,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一句话:不想当下一个中国?印

诸葛利剑 2025-10-12 23:31:25

印度还看不上中方?印度官员访韩后,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一句话:不想当下一个中国?印度官员桑迪普·庞德里克扔出了一句狠话:“印度不想成为下一个中国”。这位在商务部和钢铁部都任过职的秘书,为印度制造业描绘了一条全新的赛道——不挤别人拥堵的高速公路,自己另辟蹊径。 印度钢铁产量在全球排第二,但跟中国比起来还差得远,2024年粗钢产量不到中国15%。本土企业依赖中国进口的特种钢材,价格低20%,交货快,要是断了供,生产线直接瘫痪。汽车协会就警告过,加税中国钢材会导致12万辆车没法生产,损失800亿卢比。日常用品像灯泡和玩具,九成是中国货。政府层面,莫迪有时公开说中国产品不行,但又得放松进口限制来稳供应。外交上,印度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韩国签协议,想平衡贸易逆差,还在全球南方国家里当领头,但故意不带中国玩。 跟美国的关系更复杂,先跟着加税中国钢材,想讨好华盛顿,结果特朗普政府反手就把印度关税提到50%,机构预测GDP增速掉0.3%。这下印度又转向中俄互动,2024年中印贸易逆差创纪录,中国还是最大伙伴。制造业潜力大,苹果把iPhone生产线移到钦奈,工厂岗位增多,内需市场也广。但基础设施拉后腿,韩国浦项制铁项目拖了20年还没动土,官僚审批慢,环保和土地纠纷多,铁路基建滞后。从德里到孟买的货车时速才20公里,道路坑洼多,一家钢厂一年断电150天。工程师队伍庞大,但教育质量不均,顶尖人才流到硅谷拿高薪。 庞德里克在2025年7月访韩时,率团去首尔谈合作。他在会议上强调印度要走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路,避免低端组装模式。建议初创企业别只搞快送杂货,转向人工智能和可再生能源这些硬科技。这话是针对中国模式的切割,印度想成为“第一个印度”,不挤别人路,自己找新赛道。但现实问题一大堆,高端设备还得从中国买,供应链依赖重。庞德里克呼吁质量并重,但印度钢铁消费预计2025-2026年增长9-10%,主要靠建筑和汽车拉动。 政府计划到2030年产能达3亿吨,投入5000亿卢比推绿色转型,减少碳排放。欧盟碳税是个挑战,美国关税影响有限。钢铁出口在2025年6月恢复净出口,但规模小。庞德里克推动私有化,出售拉什特里亚钢铁尼加姆股份,还主持印度钢铁2025活动,审视行业准备。国内小型钢厂停止裁员,转向出口。庞德里克的表态反映出印度制造业的悖论,既想独特发展,又被短板捆住。解决供应链、政策摇摆和基础薄弱是关键,成败看执行力。 访韩后,庞德里克继续钢铁部工作。2025年1月,他说钢铁保障税决定很快出炉,回应行业对廉价进口担忧。政府准备私有化部分国有钢企,推动效率提升。2月,他主持利益相关者会议,规划行业活动。4月,宣布小型钢厂净出口恢复,产能目标不变。8月,公布人均钢铁消费达100公斤,强调需求强劲。9月,他去鲁尔凯拉钢铁厂开会两天,讨论执行问题。 还透露脱碳方案细节,支持清洁技术。能源转型峰会上,他预测消费增长,分析碳税影响。10月,访问博卡罗钢铁厂,号召改进绩效。目前,他还在位,推动改革。但印度基础设施瓶颈没变,道路拥堵和电力中断常见,人才外流严重。与俄罗斯合作在谈,净出口虽恢复,但跟全球差距大。制造业未来取决于细节落实。 印度制造业的现实远没那么光鲜,依赖中国供应链是硬伤。2024年贸易数据就显示,中国出口到印度的钢材和设备占大头,本土生产跟不上需求。庞德里克的表态听起来有志气,但执行起来难。初创企业转向高端科技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补贴有限。教育体系问题也大,工程师多但高端少,硅谷吸走不少人才。 基础设施投资虽多,但官僚拖沓让项目延期。苹果工厂是亮点,但整体供应链不稳。政策摇摆让企业头疼,一会儿加税一会儿放松。全球贸易环境下,印度想左右逢源,结果往往两头不讨好。跟美国的关税战就是例子,先跟风后挨打。转向中俄是务实,但逆差还在涨。制造业要起飞,得先解决这些痛点。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taoyang316

taoyang316

2
2025-10-13 00:45

你想血本无归快速返贫吗?印度这方热土将助你一臂之力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