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缴公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了,被历史永久的封存。但缴公粮的人还在,而他们却大都老了。风烛残年,余生的时日也不多了。 想想当年那股子劲儿,就感觉除了苦和累,就是有点傻呼呼的。打下的粮食,先捡好的晒干、扬净、装袋,用双轮地排车一个人或两个人拉着去缴公粮。不等太阳出来就赶着往镇上的粮所,十几里路,来回就是一天。人多、天热、口喝肚子饿,排队的滋味那真是不好受。 那个时候,农民只管缴公粮不管结算粮款,粮款就有村集体直接与粮所统一结算,抵交农业税和“三提五统”任务。不足的部分,各家再拿现金到村委去交。到九十年代末,每人多的达到二百多元。所以说,种地不挣钱从哪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作为农民,种地的不能外出打工,能外出打工的又不能在家种地,只好把地留给只父母耕种,只好把地租出去,常年外出打工去。积攒钱等过年回家留给父母和儿子女们用。打工的日子也不算轻松,靠力气挣钱,拼的是时间和卖力。 生活上他们不敢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不敢乱花钱,不敢生病、长灾,不敢旷工、请假。挣钱、攒钱,以备儿女上学、结婚,以备自己养老、生病。他们的辛苦,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形容一点也不过份。
这比种地强就行[捂脸哭]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