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又出事了!半数战机等着修,机库里锈迹斑斑,美军高层都拍桌子骂起来了,这是

地缘历史 2025-10-13 13:49:05

F-35又出事了!半数战机等着修,机库里锈迹斑斑,美军高层都拍桌子骂起来了,这是“世界最先进战机”?这事闹大了。   刚刚过去的10月,美军内部爆出一项令人震惊的报告:全美现役F-35战机中,超过一半已处于“非战斗状态”。   几乎每天都有F-35因为系统故障停飞,甚至连起飞前的检查都过不了。   更糟的是,大量舰载型F-35C因为隐身涂层生锈脱落,被迫封存在维修库里。有议员怒斥,这不是“最强战机”,是“最贵废铁”。   一份提交至美国国会的听证记录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F-35的任务能力率已跌破历史新低。A型仅为51.5%,B型49%,C型更是只有47%。   这意味着每两架F-35中,就有一架无法执行任务。   而同期F-15EX的任务能力率却高达83.13%,形成鲜明对比。F-35被寄予厚望,如今却成为美军手中的“玻璃飞机”。   今年3月,日本嘉手纳空军基地出现了严重的飞行瘫痪。F-35因发动机无法维持高温环境运行,日均出动次数从1.8架次骤降至0.7架次。   飞行员甚至被迫使用退役F-16的旧零件来应急维持飞行。军方内部称之为“战力崩塌”。   和硬件问题同样严重的,是软件系统的溃败。F-35的软件堪称“逻辑地狱”,程序代码超过900万行,其中30%存在漏洞。   今年3月,32架F-35因数据链冲突停飞,飞控系统出现严重误差。一旦在战场上出现这种情况,飞行员连紧急返航都做不到。   更致命的是弹射座椅系统。过去三年,F-35系列已经暴露出至少11起弹射药筒空壳事件。飞行员在紧急弹射时,座椅无法启动。   这意味着一旦战机失控,飞行员可能被困在座舱内,毫无生还机会。   8月3日,加州勒莫尔航空站的一架F-35C舰载机在例行训练中垂直坠毁,机身直接砸向跑道。   事故调查显示,飞控系统纠偏代码失效,导致战机无法维持姿态。   更令人震惊的是,事故后机身上的隐身涂层大面积剥落,暴露出结构材料耐久性严重不足。   F-35的问题远不止这些。维修系统早已被彻底击穿。根据五角大楼数据,当前机队待修部件超过1.2万个,平均等待时间230天,部分核心零件甚至要等一年。   为了维持战备,美军不得不从博物馆借调F-16的弹射座椅,将退役飞机分解来挽救F-35的战力。   最荒谬的还是舰载机的“集体生锈”问题。驻南海的F-35C在部署半年后,几乎全部出现涂层腐蚀,维修一架的成本高达100万美元,70%战机长期“带病上岗”。   美军内部早已对F-35失去耐心。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罗杰·威克在10月初的听证会上拍桌怒斥:“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居然连起飞都成问题,这是耻辱!”   他的怒火不仅针对军方,更直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你们拿了2万亿美元,却给我们交出一堆不能飞的玩具。”   事实上,F-35早已成为军工复合体的提款机。维护预算中,43%都流入洛克希德马丁。而维修手册中70%的流程被列为机密,美军内部工程师无法独立修复战机。   问题的根源,在于F-35设计时试图“一机适配三军”,结果造成结构臃肿。   比如为满足垂直起降,F-35B被强行塞入升力风扇,占据机身重量的12%。而陆基型号也被迫携带这些冗余部件,导致性能全面妥协。   2024年的检测还发现,机翼复合材料出现微裂纹,必须每飞行50小时就进行一次超声波探伤,增加了40%的维护成本。   供应链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在土耳其退出F-35项目后,其生产的15项关键部件中断供,美军只能启用冷战时期F-15的老零件来代替。   而芯片短缺导致AN/APG-81雷达交付周期拉长至36个月,40%的现役F-35根本无法执行侦测任务,成了“有翼无脑”的空壳。这一切直接影响到了美国的全球部署能力。   兰德公司近期模拟显示,如果台海冲突爆发,美军西太平洋的F-35机群将至少需要72小时才能恢复战备,而解放军的歼-20仅需18小时。   差距如此巨大,严重动摇了美军印太威慑战略的根基。   而在预算方面,情况也并不乐观。2026财年,美国国防部已将F-35采购数量从48架削减至42架。 特朗普政府将更多预算转向无人机与高超音速导弹项目。   背后真正的原因,是Block 4软件升级严重延期,TR-3硬件问题导致90架新机积压,五角大楼甚至扣留了每架500万美元的付款作为惩罚。   F-35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已从1.7万亿美元飙升至2.1万亿,其中72%用于维护。   单机年均维护费用高达720万美元,是四代机的3.6倍,甚至超过其本身采购价格的7.6%。   回头看F-35的20年研发史,它从未真正“战斗过”,却始终是美军战略的核心。

0 阅读:670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