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脚同意对华出口铁矿石改用人民币结算,后脚就考虑与美国达成关键矿产协议,并为新的稀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近来的举动,一时引起了全球媒体和政界的广泛关注。 先是宣布同意将对中国出口的铁矿石改用人民币结算,这无疑是向中国市场低头的一步。 但紧接着,澳大利亚又开始考虑与美国达成重要的矿产合作协议,并且计划为新的稀土项目注资,这似乎表明澳大利亚并未完全放弃与美国的关系。 那么,澳大利亚究竟在做什么?在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算计?澳大利亚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两头押注”,一边攥着中国市场的钱袋子,一边又给美国递上地缘政治的投名状,本质上都是围着“利益”两个字打转。 先看铁矿石改用人民币结算这步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吃下了全球75%的海运铁矿石进口量,而铁矿石又是澳大利亚最值钱的出口产品,几乎是政府收入的“压舱石”,这种供需关系早就注定了谁才是真正的“甲方”。 之前澳大利亚矿企还想靠着垄断耍威风,就拿力拓来说,去年铁矿石单位成本才21.75美元,卖给中国钢企却敢飙到200多美元,利润翻了近十倍,把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都快榨干了。 直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出手,明确要求暂停购买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船货,哪怕已经运到港口的现货也得换人民币结算,澳大利亚才终于服软。 必和必拓一开始还硬撑,结果没几天就乖乖答应从第四季度起用人民币结算,毕竟放眼全球,除了中国没人能消化掉他们的产能,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澳洲人算是摸透了。 到2024年,澳大利亚对华铁矿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冲到了60%,美元的面子在真金白银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但这边刚把人民币结算的合同签了,那边就转头给美国递上了关键矿产的清单,这波变脸速度堪比川剧绝活。 澳大利亚政府正酝酿着投12亿澳元建关键矿产战略储备,还打算给稀土这类矿产设个法定最低价格,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给美国量身定做的“定心丸”。 要知道美国列的50种关键矿产里,澳大利亚占了36种,简直是西方阵营的“资源宝库”。 去年5月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大跌80%,直接把美国半导体和国防产业逼得慌了神,澳大利亚立马嗅到了机会,前国库部长霍基都直言“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个机会”,还透露美国国防部正准备用纳税人的钱投资澳矿项目,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澳洲自然不会错过。 拜登早在8月就给了澳大利亚“关键矿产替代供应国”的优先地位,专门帮美国搞电动汽车电池计划,等于直接给澳洲开了绿灯。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的稀土算盘,他们手里握着仅次于中国的稀土储量,却偏偏卡在加工环节掉链子。 澳洲最大的稀土企业莱纳斯,2024财年稀土氧化物总产量达到10908吨,其中镨钕氧化物就有5655吨,看着产量不小,但西澳韦尔德山开采的矿石,一大半还得运到马来西亚的精炼厂加工,根本绕不开东方的产业链。 可即便如此,澳大利亚驻美大使陆克文还嘴硬说能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供应源,甚至跟着美国搞起了“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拉上日本、印度一起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 为了让美国放心,他们还学着美国国防部给芒廷帕斯材料公司投4亿美元的路子,计划设定矿产价格下限,用政府采购托底,生怕重蹈芒廷帕斯矿2002年被中国低价竞争挤垮的覆辙。 美国通用汽车早在2021年就跟莱纳斯签了长期供应协议,等于提前锁定了澳洲的稀土产能,澳大利亚这波算是把美国的需求摸得透透的。 说到底,澳大利亚的算计从来没变过,还是那套“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老把戏。 铁矿石用人民币结算,是因为真不敢跟钱过不去——要是丢了中国这个大客户,澳洲经济就得雪上加霜,毕竟高通胀和高利率已经让国内工业够难受了,工人工资和能源成本飙涨,根本经不起折腾。 而跟美国搞关键矿产合作,纯粹是地缘政治的“自保费”,靠着给美国供应链当“备胎”,换得安全上的庇护,顺便还能从美国那里捞点项目投资,简直是一举两得。 但这种两头讨好的日子哪有那么好过。 澳大利亚心里比谁都清楚,就算跟美国闹得再欢,稀土提炼加工的本事还得学个十年八年才能赶上中国,现在莱纳斯的矿石还得依赖海外精炼厂,所谓的“去中国化”供应链不过是纸上画饼。 可要是真跟中国闹僵,别说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保不住,就连稀土原矿的销路都得打折扣。 所以他们才想出这么个左右逢源的法子:对着中国举人民币结算的牌子,对着美国亮关键矿产的清单,企图在中美之间踩出一条能通吃利益的小路。 只是这路走得未免太惊险,毕竟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选了几十年的结果,想靠着政治操弄就两头通吃,到头来可能哪边都落不着好,这种精致的利己算计,说到底还是把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
就在刚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铁矿石现货价跌至80美元/吨,必和必拓却
【20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