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承认了相关事实。当年罚中兴国际的钱这回可以罚回来了吧。 高通认错的速度,比当年被罚60亿时快了不止一倍。10月10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刚宣布立案调查,这家芯片巨头当天就承认未申报收购Autotalks的事实。 七年前高通因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中国监管部门罚了60.88亿元,那时候它还磨磨蹭蹭跟监管层拉锯了好一阵子。可这次不一样,监管部门刚亮明态度,高通立马就认了错,连挣扎都没挣扎一下。 不少人看到这场景都忍不住琢磨,当年高通罚中兴那笔钱,这回是不是能借着这个机会“找补”回来?毕竟2018年那会儿,高通跟着美国政府对中兴下狠手,让中兴一度陷入停摆危机,最后中兴花了大价钱才解了围。 先说说这次立案调查的关键点。高通收购Autotalks这事发生在2024年7月,交易金额虽然没对外披露,但Autotalks在自动驾驶V2X芯片领域算是小有名气的玩家。按照中国《反垄断法》规定,只要交易方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必须向监管部门申报,高通显然没走这个流程。 监管部门的动作很迅速。从发现问题到立案调查,前后没拖多久,这也给高通传递了明确信号:在中国市场做生意,就得守中国的规矩。高通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低头认错,生怕事情闹大影响在中国的业务。 要知道中国市场对高通来说太重要了。2024年高通全球营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近60%的份额,光是跟小米、OPPO、vivo这些手机厂商的合作,就撑起了它半壁江山。要是因为反垄断调查影响了在中国的业务,高通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当年罚中兴那事儿,高通扮演的角色确实不怎么光彩。2018年美国政府以中兴违反制裁规定为由对其施压,高通作为中兴的芯片供应商,直接断供了芯片,这一下就掐住了中兴的脖子。最后中兴不仅交了10亿美元罚款,还得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管,代价着实不小。 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高通在中国监管部门面前低头了。有网友调侃,这算不算“天道好轮回”?不过从法律层面来说,两者性质不太一样,当年中兴是违反了美国的制裁规定,而这次高通是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把两件事联系到一起看。 高通这次认错态度这么好,背后肯定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是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是想给监管部门留个好印象,争取从轻处理。毕竟反垄断罚款可不是小数目,按照规定,最高能罚上一年度营业额的10%,要是真按这个标准罚,高通得掏出几十亿美金,那可比当年罚中兴的钱多多了。 而且现在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越来越强,高通的市场地位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不可动摇了。华为的麒麟芯片已经重新回归,国内还有联发科等厂商在不断崛起,要是高通因为这事得罪了中国市场,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趁机抢占份额。 有业内人士分析,高通这次大概率会主动配合调查,积极整改,甚至可能会主动提出罚款方案,以求尽快平息此事。毕竟时间拖得越久,对它的业务影响就越大,尤其是现在正值手机厂商筹备明年新品的关键时期,高通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 当年罚中兴的时候,高通可是一点情面都没留。现在自己遇到事了,就赶紧认错服软,这种反差也让不少人看不惯。不过商场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高通现在低头,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至于能不能把当年罚中兴的钱“罚回来”,从法律角度来说可能性不大,毕竟两件事的主体和性质都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高通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中国监管部门肯定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给出公正的处理结果。 这次事件也给其他跨国企业提了个醒:在中国市场做生意,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不管你是多大的巨头,只要违反了规则,就一定会受到惩罚。高通的认错,不过是又一个鲜活的例子罢了。 现在大家都在等着监管部门的最终处理结果,看看高通这次会付出多大的代价。但不管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市场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任何想钻空子的企业,最终都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