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的观感都变了,在我们反制美国之后,瑞士《新苏黎世报》表示,中国的反制让美国陷入了无牌可打的窘境!10月13日,瑞士《新苏黎世报》刊文表示,中国再次在对手疲惫时使出了杀手锏,而特朗普的回击显然也在北京的预料之中。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几天前宣布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无疑是出乎意料的。 从手机芯片到导弹制导系统,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它。而中国,偏偏掌握着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不管是开采量还是加工技术,中国现在都是全球领先的。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要么开采成本太高,要么加工技术跟不上,长期以来都得依赖中国供应。 之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中国没把稀土这张牌往死里打,只是适度调整了出口政策。这次选择在这个节点收紧管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北京是早有准备的。 这不是临时起意的反击,而是中美贸易冲突整体计划里的一步棋。从之前应对关税战,到后来调整农产品进口,再到现在的稀土管控,中国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反观特朗普这边,应对方式还是老一套。要么喊着加关税,要么威胁要制裁中国企业,要么就是给美国本土行业发补贴。 可这些招数,早就不像以前那样能让中国紧张了。反而每次用出来,都先伤到美国自己人。 就说之前加关税吧,美国消费者买中国商品要花更多钱,美国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要么成本飙升,要么被迫停产。后来给农民发补贴,也没挡住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巴西、阿根廷抢走。 这次面对稀土管制,特朗普还是那套老思路,要么说要“重振美国稀土产业”,要么说要“找其他国家合作”。可说说容易,真要落实起来难如登天。 美国本土的稀土矿,很多因为环保问题一直没开采。就算现在急着开工,从勘探到投产,没个三五年根本搞不定。想找其他国家合作,比如澳大利亚、蒙古国,要么是产量不够,要么是加工技术不行,短期内根本填不上美国的需求缺口。 《新苏黎世报》看得很清楚,特朗普面对中国的强势博弈,手里的牌已经快打完了。以前美国还能靠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压中国一头,现在这些优势正在被中国一点点削弱。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越来越多,从5G到新能源汽车,再到半导体制造,都在慢慢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在市场方面,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就算少了美国市场,还有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其他市场可以开拓。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很多国家的企业,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美国想把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不仅没成功,反而让自己的企业陷入两难——要么失去中国市场,要么失去中国的廉价优质供应链。 这次稀土管制一出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最先慌了。苹果、特斯拉、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公司,马上就开始找美国政府施压,担心后续生产会受影响。 苹果的iPhone芯片需要稀土,特斯拉的电池电机需要稀土,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的F-35战斗机,更是离不开稀土材料。要是中国真的断供,这些企业的生产线可能就得停摆。 可特朗普政府除了嘴上喊着“解决问题”,根本拿不出实际办法。总不能让这些高科技企业一下子就找到替代供应商吧? 要知道,全球稀土加工技术的核心专利,很多都在中国企业手里。就算美国能从其他国家买到稀土原矿,也得送到中国来加工,才能变成能用的材料。 现在中国收紧出口管制,等于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门”。特朗普要是想硬扛,受损的只会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就业。 《新苏黎世报》的文章里还提到,中国这次的操作,不是要彻底搞垮美国经济,而是通过精准打击,让美国意识到继续对抗没有好处。 中国一直都在说,愿意和美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谈,但前提是美国得放下霸权思维,别总想着用施压、制裁的方式逼中国让步。 可特朗普政府显然没明白这一点,还是抱着“美国优先”的老想法,觉得只要自己够强硬,中国就会妥协。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完全错了。 中国不仅没妥协,反而越来越主动。从关税反制到农产品进口调整,再到现在的稀土管制,每一步都打在美国的痛点上。 而特朗普手里的牌,却越来越少。技术牌,中国在突破;市场牌,中国在拓展;资源牌,中国在掌控。再这么下去,美国真的要陷入无牌可打的境地了。 其实不光是《新苏黎世报》,最近很多西方媒体都在关注这个变化。他们发现,以前西方媒体总爱渲染“中国依赖美国”,现在风向完全反过来了。 越来越多的报道开始承认,美国在很多领域都依赖中国,而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反制措施,掌握中美博弈的主动权。 特朗普要是还意识不到这一点,继续用老办法应对,只会让美国在这场贸易冲突里输得更惨。毕竟中国早就做好了准备,每一步都在按计划推进,而美国手里的牌,已经快不够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