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已经疯了” 如果不是亲耳听见,真怀疑他是在演《权力的游戏》:北约秘书长吕特公开宣称,中国可能“操控俄罗斯”,在关键时刻发动对北约的攻击。 这话一出口,不仅让西方网友集体发笑,连一些欧洲外交官都觉得“这人是不是过劳了”,疯不疯不好说,但他确实暴露了一个大问题:北约,真的开始慌了。 马克·吕特是荷兰前首相,刚上任北约秘书长不到半年,结果一开口就“整活儿”了。 他在北约年度安全会议上说,中国可能会在亚太有动作时,让俄罗斯发动对北约的军事冲突,以此分散西方注意力,他甚至暗示,这种“中俄联动”将成为未来地缘政治的最大变量。 这番话听起来像阴谋论频道里的脚本,但吕特却是在正式场合说出来的,西方媒体最初是沉默,随后一些主流评论员开始发文“澄清”:吕特的说法“可能只是战略假设”“旨在提醒北约警惕中俄互动”。 但网友们可不买账,“你是秘书长,不是小说家”“北约这是把自己活成了受害妄想症”。 更讽刺的是,连一些西方国家的外交官都在私下场合吐槽:“这不是疯,是心虚。”吕特的话固然荒诞,但他反映出的却是北约内部越来越严重的焦虑情绪。 尤其在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欧洲安全依赖感加剧的背景下,北约迫切需要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自身的存在感。而中国,刚好成了那个“方便的替身”。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外交场合的“口误”,但背后却是北约战略认知的真实投射。 首先,中俄关系虽然近年来确实走得更近,但并不是军事同盟,中方一再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俄方也在多次声明中表示,中俄合作是基于对多极世界的共同判断,而非军事协约。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眼下自身难保,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在西线战场的消耗极大,经济承压严重。 即便普京有战略意图,也不会在当前状况下轻易对北约动手,吕特所谓“中国让俄罗斯出兵”,听起来更像是把北约当成了漫威宇宙。 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北约已经陷入“敌人依赖症”,冷战时期有苏联,九十年代有“反恐战争”,现在俄罗斯撑不住了,中国就成了新靶子,吕特这番“疯言疯语”,其实是把北约的战略幻觉讲了出来。 吕特之所以急着制造“敌人”,还有个现实原因,钱的问题越来越难解。 在今年6月的北约峰会上,秘书处提出将各国国防开支目标从GDP的2%提升到5%,理由是“时代变了,安全压力大了”。 但这一下就戳到了痛点: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国纷纷表示“根本不现实”。 西班牙外交部甚至在会议上直言:“2.1%已经是我们的极限。”比利时财政部长则表示,提高军费意味着削减教育和医疗,“这不是我们愿意面对的选择”。 而这时的美国,态度则显得越来越强硬,特朗普回归白宫之后,基本把北约当成了“收保护费”的平台。 他公开表示:“美国可以不遵守5%的军费目标,但其他国家必须掏钱。”一句话,道破北约现状:美国要地位不要责任,欧洲要安全不要花钱。 这才是真正的结构性危机,北约表面上是军事联盟,实际上是美国对欧洲的安全绑定,但现在,不仅美国不想出力,欧洲也不想掏钱,唯一的办法就是“制造威胁”来逼大家上缴“安全税”。 吕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中国威胁”用力过猛地炒了出来,炒到都快成了笑话,吕特口中的“中俄联动进攻北约”,不仅逻辑不通,也与现实脱节。 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始终是劝和促谈,不站队、不送武器、不结盟。美国国务院的多次调查都未能找到中方“支援俄罗斯军事行动”的实质证据。 相反,中国近年来在中东、非洲和东南亚推动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逻辑:经济合作、基础设施互联、区域一体化。 在中东,中国斡旋沙伊复交,在非洲推动去美元化交易机制,在东盟打造“中国产业链+本地供应链”的新格局,这些都与“操控俄罗斯攻击北约”八竿子打不着。 如果说中俄关系是北约无法理解的黑洞,那其实说明的是北约战略视野的落后,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而是多极化、区域化、互联化的时代,靠制造“敌人”来维持存在感,是典型的“战略僵化”。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动作频频,军演不断,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乌克兰至今未能加入北约,反而因为战争被推向深渊。 而北约在中东、阿富汗、科索沃等地的“干预模式”也屡屡失败,留下的是动荡、分裂和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在这种背景下,吕特的“疯话”其实也没那么意外,他只不过是把北约内部的恐惧、焦虑、无能和幻想,用一句话表达了出来。 吕特的发言之所以引发群嘲,不只是因为他说得荒唐,更是因为他说破了北约早已掩不住的虚张声势。 北约不是疯了,而是慌了,他们慌的是内部的撕裂、外部的孤立、战略的迷失和时代的变化。 世界已经变了,北约却还困在旧剧本里,吕特想演主角,可惜剧本早已过时,疯的不是人,是历史的惯性,醒的不是北约,是这个时代。
挡不住了!俄罗斯,开始收网了!正当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中东停火之时,另一战场俄乌
【19评论】【35点赞】
戴维
一个被美国人操纵的荷兰人能这么想奇怪吗?
用户57xxx95
白皮屎病发作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