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被处死后,孙太后怒斥明英宗朱祁镇:“昏君!你为何要杀于谦?”朱祁镇说:“于谦

炎左吖吖 2025-10-15 11:53:03

于谦被处死后,孙太后怒斥明英宗朱祁镇:“昏君!你为何要杀于谦?”朱祁镇说:“于谦图谋不轨,不得不杀?”孙太后气愤的说:“你会后悔的。“ 1457年正月,在北京崇文门外,大明兵部尚书于谦站在囚车里,即将走向死亡。 刀落之前,他轻声念出早已写好的绝命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么,他究竟是怎样走上这条“不归路”的? 1449年,朱祁镇的“御驾亲征”像场闹剧。 被宦官王振哄着上路的年轻皇帝,带着20万精兵和60位大臣,浩浩荡荡杀向瓦剌。 可他连“带粮行军”都不懂。 王振怕士兵抢粮,竟让大军在缺水的土木堡扎营。 结果瓦剌一来,明军断水断粮,一触即溃。 朱祁镇被俘,20万大军只剩残兵,连皇后、太子的家眷都落在瓦剌手里。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文武哭成一团。 翰林院侍讲徐有贞跳出来喊“迁都南京”,说“留得青山在”。 于谦却吼:“敢言迁都者,当斩!” 他是兵部侍郎,更清楚迁都的后果。 北宋南迁的教训就在眼前,大明若丢了北京,半壁江山就没了。 他连夜找到孙太后:“必须立新君!不然瓦剌拿太上皇要挟,咱们不敢全力抵抗!” 孙太后咬着牙点头:“立郕王朱祁钰。” 可朱祁钰吓得直摆手:“我哥还在,我当皇帝像什么话!” 于谦急了:“大臣们拥立你是为国家,不是为你自己!你不做,北京城就要破了!” 硬生生把21岁的朱祁钰架上了皇位,成了明代宗景泰帝。 朱祁钰登基的第二天,瓦剌就带着朱祁镇到了北京城下。 他们想拿朱祁镇当筹码,可朱祁镇喊破喉咙,守城的杨洪、郭登就是不开门。 其实,于谦早下了死命令:“谁敢开城门,立斩!” 瓦剌气疯了,直接攻城。 于谦穿起铠甲,亲自守德胜门。 他下了四条“催命符”般的军令。 铠甲不齐的战士,杀。 丢门的守将,杀。 临阵后退的将领,杀。 关门后敢放任何人进来的,杀。 他跟将士们说:“出城就只能赢,赢了活,输了死!” 石亨的军队在安定门拼了命,孙镗在西直门差点战死。 于谦的军令,就这样硬是强撑了五天五夜。 瓦剌没拿下北京,反而折了两个弟弟,只好灰溜溜撤走。 北京保住了,于谦成了英雄。 朱祁钰要封他儿子做官,他拒绝了:“国家蒙羞时,我不敢邀功。” 可这份“清高”,却得罪了石亨、徐有贞。 他们靠“南迁”混日子,却被于谦骂得狗血淋头。 他们想靠战功升官,却被于谦弹劾“保举私人”。 景泰帝坐稳皇位后,变了。 他不再想迎回哥哥,反而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派太监盯着,连吃的都从墙洞递进去。 可命运弄人,他的独子朱见济夭折了,朝中开始议论“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石亨、徐有贞看到了机会。 1457年,他们发动“夺门之变”,把朱祁镇从南宫抬出来,重新登基。 朱祁镇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徐有贞:“于谦怎么办?” 徐有贞阴笑着说:“不杀他,您的复辟名不正言不顺。” 朱祁镇犹豫了。 可徐有贞又说:“他是景泰帝的人,您要坐稳皇位,必须除掉他。” 正月二十三,于谦被押到崇文门。 他看着城头的“大明”旗,想起十年前自己说的“社稷为重,君为轻”。 可如今,君要他死,只为了“名正言顺”。 于谦死后,锦衣卫抄家。 他们以为能抄出金银财宝,可于谦的家里只有几件旧衣服,和朱祁钰赏赐的蟒袍、宝剑。 这个从一品的兵部尚书,穷得连丧葬费都没有。 孙太后听说后,三天没吃饭,指着朱祁镇的鼻子骂:“昏君!你会后悔的!” 朱祁镇嘴硬,可没过几年,石亨谋逆被斩,徐有贞充军,他才明白,杀于谦,是自己这辈子最错的事。 1464年,朱祁镇驾崩,儿子朱见深即位。 他下旨为于谦昭雪,说:“于谦忠心报国,死得冤枉。” 朱祁镇临终前,还下令废除了“宫妃殉葬”。 他是在用自己的最后一点善举,弥补对於谦的亏欠。 如今,北京崇文门外的于谦祠里,还挂着他的绝命诗。 于谦的一生,是“社稷为重”的一生。 他救了大明,却没救自己。 皇权的游戏里,忠诚有时候会成为“罪名”。 可历史不会忘记,那个扛住瓦剌铁骑的男人,那个用清白写绝命诗的男人,永远是大明的脊梁。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于谦没有阻止“夺门之变”,为何最后还是被处死?)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