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浦贺号”扫雷舰,在驱逐舰全程护卫下,驶抵我国辽宁舰航母常走的出海通道——先岛群岛附近,公开进行水雷布设演练。这个位置,正是中国航母编队去年出西太的必经之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一阵子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举动,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亚洲海上安全的博弈。10月3日,“浦贺号”扫雷舰在驱逐舰护航下,悄然开进了先岛群岛一带。 这可不是随便一个地方,这条水道正是中国航母编队进入西太的必经之路。表面上说是“例行演练”,实际上就是给中国海军划出一道“看不见的门槛”。 别小看了水雷这种武器,体积不大,威力却能左右战局。历史上,水雷被称为“穷国的原子弹”。 二战时期,美国靠着封港布雷让日本的海上运输彻底瘫痪,上世纪越南战争,美军同样用水雷让北部湾的港口几乎停摆。 一次布雷,能让对手半个月不敢出门,性价比高到让任何海军都头疼。日本这次不仅出动了传统扫雷舰,还带着无人潜航器,甚至还有MV-22“鱼鹰”直升机参与,布雷、守雷、扫雷一体化,俨然一副要把“第一岛链”变成铜墙铁壁的架势。 其实,去年辽宁舰编队首次穿越这片水域的时候,日本就已经紧张得彻夜难眠。中方军舰队形整齐,装备先进,直接突破了日本毗连区,让整个东亚安全格局都发生了微妙变化。 那时日本只敢派侦察机远远跟拍,如今却开始用布雷演练“亮底牌”,摆明了要用低成本高威胁的方式加固自己的防线。 水雷的杀伤力远超许多传统武器。现代智能水雷可以识别舰船声纹、磁场特征甚至吨位,专门针对大型舰艇。部署起来隐蔽性极强,等到目标靠近才会“亮剑”。 再加上无人潜航器夜间悄无声息地布设,传统海军想提前清理,难度大大增加。辽宁舰这类大型航母编队,面对狭窄水道和密布的雷区,就算有强大火力,也得步步为营。选择绕道,耗时耗力;强行通过,风险巨大。 有人可能觉得,这就是日本的“小动作”,不值一提。但实际上,海上通道一旦被威胁,不仅是军舰,连商船、渔船都得跟着提心吊胆。 区域安全变成了“谁埋地雷多,谁就说了算”的死循环。更麻烦的是,美日这种布雷封锁的手法,极易引发误判,一旦擦枪走火,整个西太平洋的贸易动脉都有可能陷入瘫痪。亚洲经济、全球供应链,谁都离不开这一片海域。 这次日本之所以如此紧张,说白了就是怕中国远洋海军的力量突破“岛链包围圈”。近些年中国航母不断走向远海,东风-26、055大驱等新型装备亮相,传统意义上的“海上壁垒”早已岌岌可危。 日本尝试用水雷这种成本低、效果持久的“冷兵器”去制衡中国的蓝水海军,背后其实是战略焦虑的体现。他们清楚,硬碰硬拼不过,就靠“细节”制造障碍。 但是,历史经验早已证明,靠封锁和堵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美苏冷战期间,苏联在日本海布雷,美军扫雷部队忙得焦头烂额,结果局势更加紧张。 波斯湾、黑海、波罗的海等地,每逢局势紧张,水雷总是率先登场,最后受伤的却不仅是军队,还有无数平民和商贸船只。 现在的水雷技术升级了,但思路还是老一套:你布我扫,你埋我拆,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大国博弈,有时候决定胜负的就是这些“看不见的细节”。水雷这种“老兵”,一旦被滥用,极容易点燃地区局势的新火药桶。 而且有不少网友看到日本的操作后评论:“航母再大,也怕水雷堵门。”还有人担忧,未来美日会不会在南海、东海等重要航道复制这一套“布雷组合拳”,让地区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说到底,区域安全需要各方共同维护,不是靠谁“埋雷”多就能一劳永逸。大国之间的竞争可以有智慧、有策略,但绝不能让老掉牙的“水雷战”重新成为新冷战的导火索。和平的航道,才是真正造福亚洲、造福世界的选择。
俄罗斯那艘“新罗西斯克”号基洛级潜艇,本来好好执行跨舰队调防任务,结果被法国海军
【8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