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33亿的海工船,直接被撤单,已经完工98%。2025年10月9日,新加坡海工

爱国的羊 2025-10-16 00:15:08

价值33亿的海工船,直接被撤单,已经完工98%。2025年10月9日,新加坡海工企业海庭(Seatrium)收到一份订单终止通知,一艘造价高达4.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的风电安装船在建造进度达98.9%时突遭客户撤单。这艘原计划部署于美国Empire Wind 1海上风电项目的特种船舶,几乎已完成全部施工,却因项目方单方面终止合同而陷入僵局。 海庭那边,就是以前的胜科海事,2022年跟马士基风电签了个单子造船,专门搞海上风电安装的那种船,技术含量不低,能去深海,什么复杂环境都不怕,这船都快造好了,2025年二季度都下水了,就差最后一点安装调试,马士基突然掉头说不要了,海庭一下就得想办法,发公告说要评估,看是打官司还是怎么着,这事儿的根子在美国一个叫Empire Wind的风电项目,项目一直卡着,环保过不去,电网也难接,成本还高,那边项目没戏了,这边的船就没人要了,马士基为了这船还专门配了拖船驳船,现在主船没了,一整套都白搭。 船快造完被退单,海工装备这行也不是头一回,上海船厂2023年也碰上过,客户资金链断了,一条钻井船在船厂里闲了快八年,最后只能一亿美元甩卖,连造价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海工市场就是这样,油价高了,订单看着多,可钱难拿,政策说变就变,技术更新又快,合同黄了是常事。 整个行业看,一边是复苏,一边是风险,2024年海工装备新订单多了95%,高端平台需求很旺,可交付率只有两成,好多订单就是卡在客户的钱不到位,要么拖延,要么就取消了,中国船厂接的单子份额占了42.6%,成本低是优势,可技术总包还是比不过韩国,三星重工今年一个FLNG订单就15亿美元,我们这边大多还是改装和中低端建造的活儿。 海庭这次退单,财务上压力很大,今年才刚扭亏为盈,一艘大船就这么砸在手里,流动资金全占着,每天停在厂里都是维护费,这让人想起2017年行业低谷,很多船厂破产,钻井平台闲置率高达40%,现在海庭估计得赶紧找新买家,或者想办法改成别的用途,可不管怎么改,都得再投钱再花时间。 往深了说,这种事把整个供应链的脆弱给亮出来了,海上风电项目,船东、开发商、电网、政策,任何一环慢了,后面就跟着一连串反应,所以现在行业里都在琢磨“模块化建造”,设计搞得标准化一些,装备能通用,这样就算这家不要了,下家还能接手,定制的风险就小了。 长远看,海工市场还是有饭吃的,国际能源署预测,要实现碳中和,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得翻五倍,这种特种船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国内像中集集团,技术升级后也能抢FLNG、FPSO这种高价值订单,今年海工收入就涨了58.4%,海庭这次的事件,可能也会逼着整个行业去优化风险管理,以后签合同得更贴着市场变化来。 参考资料:《腾讯新闻》、《网易财经》

0 阅读:3980

评论列表

東来

東来

3
2025-10-16 14:27

为了抢单,资金不到位都接?!

用户54xxx95

用户54xxx95

3
2025-10-16 12:32

哪个企业家有眼光?买下该船、和东南亚国家合作,最好是越南,给他们新建近海风电。🥹

用户15xxx08

用户15xxx08

2
2025-10-16 13:58

苦头没吃够?合同怎么签的?

总有刁民想害朕

总有刁民想害朕

2
2025-10-16 15:07

外国船厂给外国公司造外国船,关我们毛事儿啊,当年大连船厂遭欧洲退单,新加坡韩国小日本船厂不是一个个的欢天喜地吗?中国网友的同情心还没泛滥到同情新加坡造船厂的地步。

D L M

D L M

1
2025-10-16 12:58

船厂为了竞争接单,合同风控很弱,加上轻信甲方的市场地位

爱国的羊

爱国的羊

爱国的羊给你讲述有趣的中国制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