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解放军报那篇讲陆军战场转型的文章里,陆军某旅坦克指挥官孙永明说的话可真是说到

文史资鉴堂 2025-10-16 10:04:42

最近解放军报那篇讲陆军战场转型的文章里,陆军某旅坦克指挥官孙永明说的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现在新坦克列装后,装甲兵打仗早不是以前那样近距离 “拼刺刀” 了,战场也从平面变成了空、地、网络、电磁搅在一起的立体战场。这话可不是虚的,都是从实打实的训练和装备升级里摸出来的门道。 搁以前,咱们坦克兵上了战场,眼睛能靠的就是潜望镜,最多再加上车长的观察镜,能看到一两公里外的目标就算不错了。   那时候打仗全靠面对面,双方坦克开到视线范围内,比谁反应快、炮打得准,说白了就是地面上的二维平面对抗,输赢全看坦克本身的装甲厚不厚、火炮威力大不大。 现在不一样了,新一代主战坦克列装后,光火力这块就先实现了 “超视距打击”。就拿 99A 坦克的改进型来说,除了以前的穿甲弹、破甲弹,还多了混凝土攻坚弹和炮射导弹这俩新家伙。   那炮射导弹厉害得很,用激光制导,最远能打 5 公里,命中率能到 90%,就算敌人坦克披了爆炸反应装甲,也能打穿 240 毫米厚的装甲板。   上次在草原演习,孙永明他们连的坦克还没见到蓝方坦克的影子,无人机先把目标坐标传了过来,炮手锁定后一发炮射导弹过去,几公里外的靶标直接被炸开花,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战场早就不是坦克单打独斗了,而是空、地、网络、电磁拧成一股绳的高维空间。就说空地协同吧,现在坦克炮塔后面能挂小型无人机,起飞后能把 10 公里内的战场情况都传回来,相当于给坦克装了 “天眼”。   上次合成营演练,红方突击分队刚往前推进,就遭了蓝方的电磁干扰,指挥舱的屏幕一下子全成了 “雪花”,通信彻底断了。   这要是以前,肯定得乱套,但现在电子对抗分队马上就测出了干扰频率,一边压制蓝方信号,一边派无人机重新架起通信链路,坦克群跟着无人机传回来的目标信息继续冲锋,一点没耽误。   网络和电磁这块的较量,现在比炮战还关键。新坦克上都装了数字化网络系统,就像给每辆坦克连了个 “微信群”,自己的油料剩多少、弹药够不够,友邻坦克在哪、敌人从哪来,车长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   但这也怕被敌人 “窃听” 或者干扰,所以每次演习都得带电子对抗车,一方面防着蓝方截我们的信号,另一方面还能主动干扰他们的通信,让他们的坦克变成 “瞎子聋子”。   有次演练,蓝方想靠无人机偷袭,结果我们坦克上的反无人机干扰模块直接断了它的信号,那无人机当场就失控坠地了,这就是电磁战场的较量。   现在的装甲集群突击,讲究的是 “体系作战”。不再是坦克一路冲到底,而是工兵、炮兵、电子对抗兵甚至空军战机一起配合。   上次和友邻空军搞协同训练,孙永明他们的坦克分队刚要发起冲击,空中侦察就传来消息说蓝方有装甲部队要反击。   他们立马把坐标传给炮兵分队,几发炮弹过去先打乱敌人阵型,空军战机再补刀,步兵分队跟着清剿残敌,一套组合拳下来,蓝方的防御阵地很快就垮了。这要是在以前,地面分队和空军很难这么快形成合力,很可能错失战机。 孙永明说现在的战场坐标变了,这话一点不假。以前测位置就看经度纬度,现在得算上空中无人机的高度、网络信号的频段、电磁干扰的范围。   就像上次演习,他们的坦克不仅要瞄准地面的靶标,还得配合防空分队盯着低空的 “敌” 直升机,电子对抗兵同时监控周边的电磁信号,网络兵保障数据链不被破解,所有人的动作都得跟着整个体系走。   其实这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这些年一点点试出来的。以前训练总搞脚本化,特情都是提前编好的,现在全是实战化对抗,蓝方怎么狠怎么来,今天遭电磁干扰,明天遇雷场,后天可能还要应对无人机群偷袭。   也正是这种训练,让官兵们慢慢摸透了新装备的门道,知道怎么把坦克、无人机、电子设备捏合成一个整体。现在再上训练场,孙永明和战友们都有个感觉:坦克还是那辆 “陆战之王”,但打仗的法子彻底变了。   以前比的是单车技能,现在比的是体系协同;以前盯着地面的敌人,现在要兼顾天上、网络里的威胁。这高维空间的仗虽然更复杂,但打赢的底气反而更足了 —— 毕竟手里的家伙硬了,配合的路子通了,再不是以前那种 “孤军奋战” 的老模式了。    

0 阅读:337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