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问题,美国终于想通了,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袖手旁观。美国专家评估的最

史鉴奇谈 2025-10-16 11:04:43

关于台湾问题,美国终于想通了,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袖手旁观。美国专家评估的最终结论是,继续干涉台海问题,美国将会得不偿失,只有避免与中方直接冲突才是唯一的出路。   美国智库“国防优先”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在美国战略圈引发震动。这项面向51名美国顶级专家的研究显示,当被问及在台湾受到攻击而美军东亚基地未受攻击情况下美国应如何应对时,只有24人主张“派兵保台”,超过半数的专家要么认为“不要介入”,要么主张“提供军援但不派兵”。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美国战略界日益清醒的认识:在台海问题上继续干涉将得不偿失。   美国战略专家们在台海问题上的分歧巨大。这种分歧折射出美国在东亚霸权执念与成本考量之间的拉锯。主持上述调查的卡瓦娜指出,许多受访者承认保卫台湾的成本正在上升,而美国利益并非生死攸关。   担心失去东亚军事霸权是部分美国专家主张干预台海的主要动因。但这种执念正被日益清醒的成本计算所抵消。美国前情报官员里特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美国取胜的唯一可能就是使用核武器。但这太疯狂了,因为一旦美国使用核武器,中国也势必用核武器回应,我不认为美国愿意为保台而牺牲自己。”   美国国防优先智库的卡瓦娜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呼吁美国政府缩减在区域内的军事部署,并重申不支持“台独”。她强调需要“让台湾意识到美方的军事支援既非保证、也非无限”。这种观点在美国战略界正获得更多认同。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连续第八年将台海危机列为“第一级风险”,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台独”是台海紧张的根本祸源。这种判断使得更多美国专家开始主张回避直接军事介入。   从纯军事角度分析,美国干预台海冲突的能力十分有限。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指出,与美日、美韩关系不同,美国和台湾没有盟友关系,美国在台湾也没有大规模驻军,“这意味着美国几乎没有保护台湾的现实机会”。   里特进一步分析道:“即使届时美国有增援台湾的计划,动员军队的时间也需要至少90天。但我认为,大陆和台湾的战争不会持续90天。如果大陆决定武统,肯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也就是说,当美国准备增援台湾时,战争已结束。美国自己也明白这一点。”   美国对台军售也无法改变军事平衡。里特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两岸军力对比:“大陆的军队就好像是‘超级碗’的冠军,而台湾的军队是一支优秀的高中校队。后者知道怎么打球,也有一些不错的球员,可如果把他们放在‘超级碗’的赛场上,他们只会败得非常惨。”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白洁曦和柯庆生联合在《外交事务》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在强化对华“可靠威胁”的同时,必须补足“可信的保证”,应鼓励两岸对话、正式阐述美国的一中政策,避免为“台独”开绿灯。这反映美国战略界开始正视军事干预的局限性。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也是制约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冲动行事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两国经贸联系日益紧密,1979年至2023年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   中美经济高度互补。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约为6880亿美元,中国从美国主要进口农产品、能源、药品和集成电路等,美国则大量采购中国的服装、消费电子、家电等商品。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意味着一旦发生冲突,两国都将承受巨大损失。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一味孤立打压中国企业将“削弱美国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终损人不利己。在经贸领域搞对抗没有赢家,一方的损失不会换来另一方的利益,而是两国和全球经济共同遭殃。   美国知名外交杂志《外交事务》发表评论指出,如果中美真的在经济上突然“脱钩”,对美国自身将是毁灭性的,对世界其他国家则将是灾难性的。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使得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必须保持克制。   美国国防优先智库的卡瓦娜强调,一旦发生两岸危机,决策者如何看待战争成本将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现实已经表明,美国无法承担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后果,避免与中方直接冲突才是唯一合理选择。   美国前情报官员里特对此看得十分透彻。当被问及美国为保卫台湾和中国开战的可能性有多大时,他给出了3分(满分10分)。“这主要还是考虑到美国政府可能误判或犯错的情况,因为只要理智思考,就能知道试图保卫台湾没有任何意义。”   对美国而言,在台海问题上袖手旁观不是退缩,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