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分享一篇文章】
(注:这是我在微信一朋友圈看到的一篇无标题的文章,感觉写得很好。凡是5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凡60年初出生的人,一定与该文作者有同样的感受。不知年轻的朋友看了后又是何感受?现分享给大家,请说说您的感受。)
作者丨子任
本人作为一个资深的全球史爱好者,研究了这么多年,最后发现了三个基本事实。
第一,所有的外国历史,和中国历史比起来,就是小儿科。
第二,中国近代史的复杂程度、残酷程度、戏剧性,胜过我们以为最精彩的古代史。
第三,新中国之后这段时间,又胜过近代史。
尤其是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瞬间,真看明白了,会让人出一身冷汗。
更重要的是,这些决定,很多不是“集体拍板”的结果,而是毛主席一个人,在全场反对的情况下,硬顶下来的。
他不是顺水推舟,而是顺着历史逆流划桨,一点点扭转方向。
而且这部分历史,很多并没进课本,不是因为“敏感”,而是写出来,对其他人不好看。
第一个例子,抗美援朝。
你现在回头看,会觉得出兵朝鲜是理所当然,是保家卫国,是站起来的象征。
可你真要穿越回1950年10月,那可不是这么回事。
那时候刚建国,百废待兴,国家什么都缺,打内战都打得快散架了,谁愿意再惹上美国?
要知道,那是全世界最强的国家,掌握原子弹、航空母舰、远程轰炸机,我们这边,连像样的空军都没有。
九成中央领导反对出兵。
只有两个半人支持:毛主席,彭德怀,还有个“条件支持”的周总理,必须苏联空军参战才行。
结果苏联空军没出全力,还是打了。
而这仗,一打就是三年,中国人用鲜血和命,打出一个不被欺负的底线,打出后面几十年的国家安全,也打出了中国成为大国的门票。
毛主席当时说的不是“能不能赢”,而是“要不要打”。
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别人看的是眼前的局势,他看的是二十年后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如果当时不打,朝鲜全境沦陷,美军直达鸭绿江,东北怎么办?
东三省的工业基础还保得住吗?
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先发制人的大局观,但毛主席看得太透了。
他知道,美国不是打完朝鲜就算了,它接下来就是琉球、台湾、南海,是把中国永远按在地上摩擦。
正是因为他这一决策,才有了后来的三线建设、工业基础、国防体系,才有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能安稳地坐在这看手机、刷视频,是因为那时候他敢下决定。
再比如1957年以后,苏联的“老大哥”模式已经成型,很多人想继续跟着走捷径。
图纸、专家、工程师都在,搞建设的日子看起来还算顺。
但毛主席看得清楚: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苏联要你“听话”,才给你糖吃,不听话就掐你脖子。
果不其然,后来赫鲁晓夫翻脸,比翻书还快。
苏联专家一夜之间撤光了,连设备都想拆回去。
我们怎么办?
扛!
毛主席早就定下了“独立自主”的国策,哪怕什么都没有,也不能低头。
那段时间是中国工业的黑夜,但也是咬牙活下来的开始。
我们搞出了两弹一星、万吨水压机、自动化机床、大化肥、大炼油。
这些都是后来别人不信我们能搞成,但我们搞成了的东西。
靠什么?
靠自己,靠毛主席那句“不能靠别人”。
这不是口号,是底线。
1964年,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全面介入越南,苏联冷眼旁观。
那时中国陷入两头不是人的局面。
常规的战略逻辑是:选边站。
可毛主席不选。
他反其道而行,干了一件很多人说是“疯了”的事:两边都不靠,自己单干,还要拉非洲、拉拉丁美洲国家,搞第三世界统一战线。
为啥?
很简单,中国不能靠“交朋友”赢得安全。
你今天跟苏联称兄道弟,明天他就能当你后爹。
中国要赢,靠的不是感情,而是实力,是你能不能自己扛住一切。
那一年,原子弹爆了,大庆出油了。
这就是毛主席的赌注,他赌自己能硬生生把一个农业国拉进核俱乐部。
这个局,一般人根本不敢下。
到了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苏联差点真动手。
大家都以为又得备战了,毛主席却突然“变脸”,开始释放对美善意:请斯诺访华,在天安门拍照,说欢迎尼克松来访。
不设条件,不讲立场,只说“什么名义都可以”。
这不是投降,是走国际大棋。
他知道,如果中苏真开战,美苏会联手压中国;但如果中国先和美国接触,苏联就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套组合拳,几年后变成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恢复联合国席位。
世界格局彻底重排,中国一跃成为无法忽视的大国。
说白了,这就是眼光。
这不是事后诸葛亮,这是提前五年下的棋。
毛主席靠的不是胆子大,而是洞察力强。
他不做投机者,他做的是战略设计师。
更细致的例子还有一堆:
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体制;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虽然存在问题,但背后的逻辑是调动群众组织力;
发展重工业优先,抗压能力优先,根本目标是建立国家独立性。
再看看文化领域,他提出“双百方针”,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不是宽容,是试图打开一个多元活力的社会氛围。
虽然后来出了问题,但最初出发点是对的。
他知道,一个国家不可能靠一套声音统一走远,必须有思想的多元和活力的碰撞。
还有更早的时候,1935年苟坝会议,多数人主张攻打打鼓新场,他一个人说不能打,说那是敌人设的陷阱,大家都反对,他跑去夜访周恩来说服他。
后来电报截获,敌军果然设伏,印证了毛的判断。
也正是因为这份判断力,哪怕是在张国焘想南下、搞分裂的时候,他也能顶住压力坚持北上抗日,最终走出了延安路线。
那是中国共产党最关键的一步,如果那一步没走对,就没有后来的抗战胜利,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
毛主席的厉害,不是他嘴皮子多硬,是他在重大转折点上,真的比所有人都看得更远。
他不是“反传统”,而是“见大势”。
他不是不讲感情,而是只认逻辑。
读历史读到最后你会发现,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往往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敢一个人拍板,敢一个人负责任,敢一个人往前走。
毛主席做到了这一点。
他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深刻、系统、战略性的思考。
他知道国家的命脉在哪,知道未来的节奏在哪。
他用几十年,构建起了中国的战略安全空间、工业基础、国际地位和社会组织能力。
所以如果你问我,读历史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我只想说一句话:
我们今天坐在这看手机、刷视频、骂人,也许都不知道,是谁在几十年前为我们把命豁出去。
是毛主席一个人,在所有人都看不清、都不敢下场的时候,硬生生顶住了所有压力,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历史最大的隐喻,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牛逼的历史不是法国大革命、不是英美崛起,而是中国近代史。
最牛逼的人物,更不是什么华盛顿、拿破仑,而是毛泽东。
这不是情绪,也不是偶像崇拜,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
因为,现实已经验证了他的方向是对的。
今天的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中央,不靠别人,就是他留下的那句话:
“我们靠我们自己。”
而这句话,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