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要求世界银行终止对中国的支持。美国财长贝森特10 月 16 日在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声明中明确表示,应结束对中国的支持,并将资源转向更需要发展的国家。 贝森特在声明里把调子定得挺高,字里行间都透着股 “我说了算” 的架势,可真要扒开数据细看,这招实在软趴趴得没眼看。先不说别的,就说世界银行给中国的那点支持,早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救命钱了。 截至去年底,世界银行给中国的累计承诺贷款也就六百多亿美元,现在还没结清的余额更是只剩一百四十多亿,分摊到中国每年上万亿的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投入里,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更别说世界银行自己上个月还刚把中国 2025 年的 GDP 增长预期从 4% 上调到 4.8%,明摆着承认中国经济靠的是自身动力,跟那点贷款压根没多大关系。 所谓 “转向更需要的国家”,听着冠冕堂皇,实则全是经不起推敲的场面话。世界银行的资金分配有一套成熟的规则,不是美国想给谁就给谁,想不给谁就不给谁的。 中国这些年可不是光伸手要钱,早就是世界银行的第三大出资国,在里面占着实实在在的份额,说话分量一点都不轻。 其他成员国也不是傻子,谁都清楚中国的产业链牵动着全球经济,真把资源从中国抽走,先受影响的是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国家,没人会跟着美国瞎起哄。 再说了,那些真正需要援助的国家,很多项目的设备、技术还得从中国进口,中国发展得稳,他们才能跟着受益,这点账大家心里都门儿清。 真要论实打实的影响力,这招跟咱们的稀土管制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量级的。稀土这东西,美国的 F-35 战斗机、核潜艇、芯片制造离了它根本玩不转,咱们只要稍微调整一下供应节奏,美国军工企业就得急得跳脚,短期内想找替代来源比登天还难。 可世界银行那点贷款,对中国来说顶多算 “锦上添花”,就算真停了,大不了把国内的资金调配一下,该上的项目照样上,该搞的研发照样搞。 去年中国光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就超过五千亿美元,比世界银行几十年给的贷款总和还多,这点底气还是有的。 美国大概是急着找个由头对华施压,可偏偏挑了个最没力道的方向。这些年中国早就在国际金融领域铺好了路,亚投行现在已经有 100 多个成员国,新开发银行的项目也遍布金砖国家,就算少了世界银行这条线,还有大把渠道能衔接国际资源。 反观美国自己,国内通胀刚压下去一点,产业链空心化的毛病又犯了,汽车工厂接连停工,芯片产能跟不上需求,不好好解决自家问题,倒忙着在国际组织里耍小聪明,有点本末倒置了。 贝森特这声明更像是给国内选民看的 “表演”,想显得对中国够强硬,可实际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世界银行到现在都没给出明确回应,大概率是清楚这提议根本行不通。 中国现在的底气早就不是靠外部援助撑起来的,去年高端制造增加值增长了 10.2%,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了全球一半以上,国内市场的规模更是大到能消化各种风险,这些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美国不是没试过类似的招数,前几年就嚷嚷着要削减对中国的贷款,结果呢?该批的项目照样批,该给的资金没少一分。 说白了,世界银行也得讲实际利益,中国的项目回收率高、社会效益好,比那些烂尾率居高不下的援助项目靠谱多了,他们没理由跟钱过不去。 现在贝森特又来这一套,无非是想刷一波存在感,证明美国还能在国际组织里说上话,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强撑场面罢了。 真要比拼手段,美国还差得远。中国手上的硬牌多的是,除了稀土,还有光伏组件、动力电池这些优势产业,每一样都能卡住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反观美国,手里除了些虚无缥缈的 “规则”“声明”,实在拿不出什么能真正拿捏中国的招数。 与其在世界银行里耗口舌,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自己的供应链补起来,毕竟光靠喊口号,填不上工厂里的窟窿。 现在的国际格局早就变了,不是美国说一不二的时代了。中国手上的牌攥得稳稳的,发展节奏也掌握在自己手里,贝森特这波操作,顶多算是给平静的国际金融市场添了点小波澜,掀不起什么大浪。 真要动真格的,美国还得拿出点像样的本事,这种不痛不痒的 “反制”,除了让人看清它手上能打的牌越来越少,实在没什么意义。 参考文章:菲常视野陈菲 10.16 突发新闻:美国财长贝森特要求世界银行终止对中国的支持。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2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