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0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今日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此行核心目的是争取对乌军事行动的支持,同时推动获取“战斧”巡航导弹及更多“爱国者”防空系统。 泽连斯基这趟白宫之行,与其说是上门求援,不如说是走一趟“刀尖上的谈判”。今年3月特朗普政府刚暂停过对乌所有军事援助,连滞留在波兰中转的武器都被扣下,还公开指责泽连斯基“不懂感恩”;如今突然松口说可能提供“战斧”,这话听着大方,细琢磨全是藏着的算计。 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爱国者”,早没了当初“防空神器”的光环。乌克兰武装部队前副总参谋长罗曼年科近期公开透露,这系统拦截率从8月的37%骤跌至9月的6%,症结在于俄军给“伊斯坎德尔-M”“匕首”等导弹做了软件升级,飞行末段机动性大幅提升,很难被锁定。 更现实的问题是成本和数量:一枚最先进的PAC-3 MSE型拦截弹约350万美元,虽比俄军“伊斯坎德尔-M”导弹(单枚600-650万美元)便宜,但乌克兰至今也就拿到四五套“爱国者”,数量根本不够覆盖全域防空需求。 “战斧”导弹更是实打实的烫手山芋。美军现役最新型号射程能到2400公里,足以打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可特朗普自己态度始终含糊——前一天说“不停火就给”,后一天又补一句“也可能不给”。 普京早明确表态,向乌克兰提供这类远程武器会让冲突发生“质的升级”,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更是直言警告,这种武器的部署会让战场风险突破原有边界。 最耐人寻味的是援乌资金里的门道。美国国会宣称批了约1750亿美元援乌,但据2025年初美国国务院公开数据,实际交付的军事援助已达669亿美元,并非网传“连零头都不到”。 只不过这些钱里,约70%都流向了美国军工企业:有的用于扩建155毫米炮弹生产线,把月产量从冲突初期的2.4万发提至现在的4万发;有的投入“海马斯”火箭炮的产能提升。所谓“援乌”,说到底成了美国军工加速扩产的催化剂。 特朗普的小算盘,从来都不是为乌克兰盘算。之前逼着乌克兰停火,现在又松口给武器,本质都是围着自己的战略需求转。泽连斯基带着笑脸上门求来的,或许不是能救命的武器,而是把乌克兰拖进更深的冲突漩涡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美国总统正式宣布了 10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今日在白宫会见
小小海棠花
2025-10-17 11:13: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