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潜在的威胁,俄罗斯已准备了多层次的应对方案 在防御层面,俄罗斯可运用米格-31、苏-35等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同时动用S-400、S-300、“山毛榉”及“铠甲”等地面防空系统构建多层次拦截网。俄媒报道,经过三年实战,俄防空力量已具备摧毁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俄功勋军事飞行员波波夫少将认为,俄方可通过情报分析提前确定“战斧”在乌部署地点,从而在运抵后就将其摧毁。此外,俄军还完成了摩尔曼斯克-BN、克拉苏哈-4等电子战系统的前沿部署,在演习中曾模拟拦截了87%的巡航导弹靶标。 在威慑层面,俄罗斯的反制思路更为深远。俄军政治总局副局长阿劳迪诺夫中将透露,美国目前拥有4150多枚“战斧”导弹,自2022年以来已消耗120多枚,2026年仅申请了57枚的采购资金,这表明其库存和产能都有限。而俄罗斯则可能通过升级对抗态势来反制,例如出动战斗机拦截在黑海上空飞行的美国无人机,通过激化矛盾迫使美国放弃或减少对乌克兰的导弹援助。更有分析指出,俄罗斯理论上可采取“升级以降级”策略,即通过可控的冲突升级迫使对手退让。俄罗斯更新的核威慑政策更明确指出,“无核国家在核国家支持下对俄罗斯发动攻击,将被视为联合攻击”,这相当于为局势升级划定了清晰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提供“战斧”导弹也显得审慎而克制。特朗普总统一边放出可能提供“战斧”的风声,一边又在被媒体追问时含糊其辞。据分析,美国最初可能只会“象征性”地向乌方提供少量“战斧”,且不允许立即发射,待观察俄方反应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即便未来增加供应,美方也不太可能允许乌方对克里姆林宫等标志性目标发动直接打击。这种谨慎源于对局势升级的担忧,也反映出美国不愿直接卷入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 更复杂的是,即便乌克兰获得了“战斧”导弹,其实际使用也离不开美国的情报支持。乌最高拉达国家安全、国防和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切尔涅夫指出,“战斧”地形匹配制导系统所需的高精度地图及相关卫星数据都要靠美国提供,离开美方支持,“战斧”将难以准确击中目标。而美国则可能通过所谓的“审批制”来实际控制导弹的使用范围与目标选择,这在名义上是限制,实则是为自己留下了“责任共担”的后路。 西方联盟内部在对乌提供远程武器问题上也存在明显裂痕。德国政府始终拒绝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意大利官方则强调援助武器“只能在乌克兰领土内使用”,法国也悄悄删除了“支持乌克兰打击俄纵深目标”的相关报道。欧洲国家普遍担忧,一旦局势升级,欧洲将首当其冲承受能源危机、难民潮等连锁冲击,这使得美国的对乌军援政策难以获得西方阵营的一致支持。 回顾历史,军援升级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国防优先”组织高级研究员卡瓦纳认为,新的威胁要奏效“必须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可信”,但美国向乌提供“战斧”的提议在两方面都很难具有可信度,可能换来俄方的“更多嘲笑而非恐惧”。前俄军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曾坦言,核武器是政治工具而非军事选项,其威力存在于发射架上而非爆炸瞬间。这句话揭示了威慑与反制策略的本质——通过展示实力管理危机,而非寻求全面对抗。 总体而言,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的“战斧”巡航导弹,其政治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它既是对俄罗斯的威慑工具,也是推动谈判的筹码,更是美国维持对局势影响力的一种手段。然而,冲突的历史告诉我们,武器升级从未真正结束过任何一场战争,反而常常成为更广泛冲突的导火索。在俄乌冲突的复杂棋局中,“战斧”导弹更像是博弈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它的出现可能暂时改变棋局态势,但还远不足以宣布将军。最终,各方仍将回到政治解决的道路上,只是通往谈判桌的道路因这款导弹而变得更加曲折复杂。
面对潜在的威胁,俄罗斯已准备了多层次的应对方案 在防御层面,俄罗斯可运用米格-3
金旋你好的
2025-10-17 12:08:45
0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