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国最高金额军售合同,90亿美元订购歼10战机。但为什么,印尼买1架歼1

文人学社 2025-10-18 11:02:47

这可能是我国最高金额军售合同,90亿美元订购歼10战机。但为什么,印尼买1架歼10战机,要2.1亿美元,巴基斯坦就只需要8000万美元,差了一倍以上? 合同内容的差异是价格分化的核心。印尼的采购方案不止于战机本身。90 亿美元预算覆盖了全套作战体系,包含适配歼 10C 的武器弹药、地面指挥系统、模拟训练设备等配套设施。 对地理分散、岛屿众多的印尼而言,这些装备能搭建起完整的防空网络与数据链结构,形成即时响应的防务能力。 法国此前向印尼出售的 42 架阵风战机,81 亿美元合同同样包含武器、培训与维护支持,单机均价 1.93 亿美元,与歼 10C 的定价逻辑相似。 巴基斯坦的采购则聚焦基础作战需求。其 8000 万美元的单价对应的是更简洁的配置。 公开信息显示,巴基斯坦采购的 20 架歼 10CE,合同包含 240 枚霹雳 15E 导弹及 10 套备用发动机,但未涉及大规模地面系统升级。 这种配置贴合巴空军现有作战体系,无需额外投入兼容性改造,自然降低了整体成本。 合作背景与财务条件进一步拉开差距。巴基斯坦获得的采购支持更具灵活性。 外媒披露的文件显示,巴方采购资金部分来自中国提供的 13.8 亿美元贷款,可分 11 年三期支付,这种 “先用后付” 的模式实质降低了即时成本压力。 中巴防务合作的深度也让配套服务成本更可控,巴空军主力战机均为中国造,雷达、通信系统已实现深度融合,新购歼 10CE 可直接接入现有体系,省去大量适配费用。 印尼的采购则包含长期保障的隐性价值。中国提供的方案强调 “可控的安全自主”,避免了欧盟对法国阵风的政治管控风险。 合同中包含的维护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长期服务,虽推高了初始报价,却能降低后续运营成本。 这种体系化服务模式,让印尼即便已有阵风合同,仍愿意为歼 10C 支付更高价格。 战机配置的细微调整也影响定价。 出口印尼的歼 10C 在武器挂载与电子设备上更侧重多任务能力,可兼容 CM-400AKG 超音速导弹、全天候瞄准吊舱等装备,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更全面。 巴基斯坦的机型则根据其空战需求,优化了空空导弹配置,整体结构更侧重制空性能,成本控制更精准。 中国军工出口的定价逻辑正在发生转变。 过去以性价比为标签的模式,已升级为 “价值匹配需求” 的定制化服务。 印尼的高价订单印证了中国军工从 “平价替代” 向 “高价值主导” 的转型,巴基斯坦的合作则延续了传统盟友间的务实风格。 两种定价模式背后,都是对采购国实际需求的精准响应。 这种差异化定价并非个例,而是国际军售的通行规则。装备出口从来不是单一产品交易,而是体系能力与合作信任的综合体现。 印尼与巴基斯坦的采购案例,清晰展现了中国军工出口的成熟度 —— 既能提供支撑国家防务自主的完整方案,也能适配盟友的务实需求,这种灵活性让 “中国造” 战机在国际市场获得越来越多认可。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