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失联的四岁小女孩被找到了,但随后的问题也来了!孩子父母承诺找到孩子给10万感谢费,这钱到底该不该给? 这么长时间,荒郊野外,经历过低温雨淋,没吃没喝,一个4岁的孩子能够生存下来,真的是万幸!辽宁4岁失联女童获救!10万悬赏金该不该给?网友吵翻:承诺不是儿戏! 辽宁4岁小女孩失联的消息,曾让无数人揪紧了心。荒郊野外的低温雨淋,没吃没喝的漫长时光,一个稚嫩的小生命独自面对未知的危险,每一分每一秒都牵动着全网的神经。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多方搜救,孩子终于被成功找到,平安回到父母身边——这场跨越日夜的牵挂,以最圆满的结局落下帷幕。 可喜悦还没褪去,一场关于“钱”的争论就炸开了锅。原来孩子失联后,心急如焚的父母为了尽快找到孩子,曾公开承诺:“只要能平安找回孩子,就给10万感谢费!” 如今孩子安然无恙,当初的悬赏金却成了争议焦点:这10万到底该不该给?给多少?给谁? 据了解,找到孩子的是当地几位热心村民。他们在得知孩子失联后,主动加入搜救队伍,顶着冷风在野外地毯式搜寻,最终在一处隐蔽的草丛里发现了瑟瑟发抖的小女孩。消息传开后,大家纷纷为村民的善举点赞,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悬赏金的讨论。 支持“必须给”的网友占了大多数:“承诺就是金!父母当初喊着10万悬赏,就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现在孩子找到了,凭什么言而无信?”“村民冒着风险在野外搜救,风餐露宿不说,还可能遇到未知危险,这10万是他们应得的报酬,更是对善举的尊重!”“要是这次说了不算,以后再有人失联,谁还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帮忙?寒了热心人的心,损失的是整个社会的善意。” 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看法:“父母找到孩子太激动,当初的10万可能是情急之下的口头承诺,未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有些参与搜救的人是出于公益心,不一定图钱,或许可以适当少给点,表达心意就行。”甚至有人觉得:“搜救本就是邻里互助,再说还有警方参与,没必要非得按10万给,心意到了就好。” 更有人纠结“该给谁”:参与搜救的有村民、有志愿者、还有警方,10万是全给找到孩子的村民,还是分给所有参与的人?如果只给一部分,会不会让其他付出努力的人寒心? 其实这场争论的核心,从来不是“10万多不多”,而是“承诺该不该兑现”。父母当初的悬赏,本质上是一种“悬赏广告”,在法律上属于要约行为,一旦有人完成了“找到孩子”的约定事项,就形成了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父母理应按照承诺支付报酬。 但抛开法律层面,更值得探讨的是人性与善意的价值。4岁孩子能在绝境中存活,离不开搜救人员的坚持与付出。那些主动加入搜救的村民,或许一开始并不知道有悬赏金,只是出于朴素的善良;可父母公开承诺后的悬赏,无疑给这场搜救注入了更多动力。无论从法律还是情理,兑现承诺都是最基本的底线。 退一步说,就算父母当初是情急之下的承诺,如今孩子平安归来,这10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或许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与孩子的生命相比,与守住“言而有信”的做人底线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这10万不仅是给施救者的报酬,更是给整个社会的“善意信号”——你的善举会被看见,你的付出会有回报,这样才能激励更多人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 也有网友提到“警方参与搜救,要不要分一部分”,其实警方的搜救是职责所在,而村民的参与是自发善举,两者并不冲突。父母的悬赏金,核心是感谢那些超出职责范围、主动付出的热心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目前孩子父母还未明确表态10万悬赏金的落实情况,但网友的态度已然很鲜明:承诺不是儿戏,善意需要被尊重。在这场跨越生死的搜救中,每个人都在用行动传递温暖,而守住承诺,就是对这份温暖最好的回应。 说到底,这10万悬赏金的背后,是诚信与善意的博弈。如果你是孩子父母,会兑现10万承诺吗?你觉得悬赏金是“必须给”还是“可协商”?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失联孩子 失联8岁男孩 17岁失联女孩 湖南失联女童 8岁失联 辽宁失联女童 沈阳女孩失联
辽宁走丢4岁小女孩妈妈说,其实刚开始孩子听到了奶奶在喊她,她就一直跑着找奶奶,但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