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现在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工厂,价格低到让我们怀疑

烟雨评社 2025-10-18 14:53:03

日媒现在呼吁,全球70%的成熟制程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工厂,价格低到让我们怀疑人生!”美国把EUV光刻机当“核弹”使,中国却用28纳米“板砖”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先说说日媒提到的 “70% 成熟制程订单流向中国” 到底有多夸张。成熟制程主要指 28 纳米及以上工艺的芯片,别看它不像 7 纳米、3 纳米那样 “高精尖”,却是全球产业链里最离不开的 “刚需品”。 之前全球成熟制程产能主要集中在台积电、三星和联电,可最近两年中国工厂的产能突飞猛进 ——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不断扩产 28 纳米生产线,现在中国 28 纳米月产能已经突破 15 万片晶圆,占全球总产能的 35% 以上。 更关键的是中国工厂的价格优势,同样一片 28 纳米晶圆,中国工厂的加工费比台积电低 20% 到 30%,而且交付周期还短,台积电要等 3 个月,中国工厂最快 45 天就能交货,这对急需芯片的汽车厂商、家电企业来说,吸引力根本没法拒绝。 日媒说 “价格低到怀疑人生”,背后是中国在成熟制程产业链上的成本控制能力。中国不仅有完整的半导体材料供应链,从硅片、光刻胶到特种气体,国内企业都能提供,不用依赖进口,这就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而且中国芯片工厂的运营效率高,之前有外媒测算过,中国工厂生产一片 28 纳米车载芯片,总成本比台积电低 1.2 美元,别小看这 1 美元多的差距,对每年需要上亿片芯片的汽车厂商来说,能省下上亿美元的开支。 也难怪日媒会呼吁,日本本土的汽车芯片企业现在都在纠结,要不要把订单转到中国工厂,毕竟成本压力摆在那,不转就没竞争力。 美国把 EUV 光刻机当 “核弹” 使,其实是想通过限制高端设备,阻止中国在先进制程上突破。EUV 光刻机是生产 7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核心设备,全球只有荷兰 ASML 能生产,而美国通过施压 ASML,禁止向中国出口 EUV 光刻机,想让中国永远停留在成熟制程阶段。 美国觉得只要卡住先进制程,中国就没法在高端芯片领域和美国竞争,可他们没料到,中国居然在成熟制程上闯出了一片天。 要知道全球芯片市场里,成熟制程的规模比先进制程大得多,2024 年全球成熟制程芯片市场规模达 650 亿美元,是先进制程的 1.5 倍,而且随着汽车电动化、物联网发展,成熟制程的需求还在增长。 中国牢牢抓住这块市场,不仅能赚到真金白银,还能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积累半导体制造经验,为未来突破先进制程打基础。 中国用 28 纳米 “板砖” 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美国相关企业的焦虑。之前美国半导体企业觉得,中国没了 EUV 光刻机就没法发展芯片产业,可现在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强势,让美国企业失去了一大块市场。 比如美国的格芯,之前是全球第二大成熟制程芯片代工厂,2024 年因为订单被中国工厂抢走,营收同比下降了 18%,不得不关闭了一条 28 纳米生产线。 美国的汽车厂商也很头疼,他们之前依赖美国本土芯片工厂供货,可现在本土工厂不仅价格高,还经常断供,福特、通用等车企已经开始把部分车载芯片订单转到中国,这让美国政府想 “重建本土芯片供应链” 的计划遭遇挫折。 有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报告承认,“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突破,已经让美国的技术封锁效果大打折扣”,现在全球芯片产业的心态都在变,之前大家觉得先进制程才是未来,都扎堆去搞 7 纳米、3 纳米,可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成功,让不少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需求。 比如韩国三星,最近宣布要加大 28 纳米产能投资,计划在 2026 年前新增 10 万片月产能;日本也在推动本土企业和中国合作,想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参与到中国成熟制程产业链中。 这种变化说明,芯片产业不是只有 “先进制程” 一条路,满足市场刚需的成熟制程,同样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中国在 28 纳米上的突破,也不是停滞不前。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对 28 纳米制程进行技术升级,比如开发更节能的 28 纳米 HKC + 工艺,这种工艺生产的芯片,功耗比传统 28 纳米工艺低 30%,很受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企业欢迎。 这场围绕着一小片硅晶的全球博弈,远没有到唱片尾曲的时候。从当初被“卡脖子”的切肤之痛,到如今在成熟制程领域发起反攻,中国芯片产业走过的,是一条无比艰难却又无比清醒的路。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