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闹下去结局是脱钩。中国持续抛美债。中国能从美国买的只有芯片。而美国又不

不负赋墨尘 2025-10-18 19:50:58

中国和美国闹下去结局是脱钩。中国持续抛美债。中国能从美国买的只有芯片。而美国又不卖给我们。且层层限制我们。我们要美债没有什么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中国和美国之间最复杂的联系,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美债。中国长期以来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之一,持有上万亿美元。   按理说,这本该是中国手里的一张“王牌”,在中美关系僵的时候,随便抛一点出来就能让美国金融市场紧张。   可问题是,这张牌现在已经没那么好用了。美国的金融体系太庞大了,美元依然是世界的主导货币。就算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美国也能通过调整利率、吸收流动性来缓冲影响。市场上最多波动一下,真正伤不到美国的根本。   而对中国来说,美债占比太高,反而成了一种“被动依赖”。我们持有那么多美债,结果还得看美国脸色吃饭。它发债我们得接着买,它加息我们还得跟着挨。   说白了,美债在现在这种博弈环境里,作用已经有限了。中国早就意识到,单靠抛美债威胁美国没意义,得换思路。   其实,真正值得注意的,不是我们卖了多少美债,而是我们在悄悄地“换牌”。中国这几年明显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美债比例不断下降,黄金和实物资源的占比在上升。   到2025年,中国的黄金储备已经突破2500吨,连续12个月增持,这是个很明显的信号。   除了黄金,中国还在推人民币结算。现在我们已经和三十多个国家签了本币结算协议,做生意不用再绕道美元。过去人民币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占比才2%,现在已经涨到了15%。   这背后是实打实的贸易变化,比如中东的石油、非洲的矿产、东盟的制造业,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   这对美国的美元霸权是个不小的冲击。美元的强势,不是靠印钱,而是靠全球交易都用它。现在越来越多国家愿意用人民币,说明国际货币格局正在松动。中国没必要一夜之间清空美债,只要慢慢减持,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在金融上就得越来越谨慎。   可以说,中国在用“去美元化”的方式,重新布一盘更长远的棋。   眼看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在被削弱,美国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它打出了最狠的一张牌——科技封锁。特别是芯片,美国几乎动用了整个西方体系,来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他们先是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然后又要求荷兰、日本等盟友不给我们提供关键设备,比如光刻机。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所谓“国家安全”。但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在核心科技上追上来。   然而,美国的算盘也不一定打得响。短期内确实给中国制造业造成了一些压力,但也逼得我们加速自主研发。过去几年,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在逆境中突围,从设计、材料到制造设备都在逐步突破。   虽然还没完全追上,但方向是对的,势头也越来越强。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芯片企业其实也离不开中国市场。像英伟达、高通、英特尔这样的公司,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营收都来自中国。要是真脱钩,它们损失的比我们还大。美国芯片断供中国,不光打击了我们,也会反噬自己的产业链。   所以,现在美国政府一边嘴上说“断供”,一边又偷偷批部分出口许可。该卖还得卖,这就是现实。   “脱钩”这两个字听起来很决绝,但要真落到实处,其实谁都没那么容易。   2024年中美贸易额高达6883亿美元,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双边贸易关系。你能说两国经济已经脱了吗?显然没有。   美国需要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中国也需要一些美国的高端技术和设备。两边看似在对抗,实际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美国现在说要“去中国化”,可它的通货膨胀、制造成本、能源价格都和中国紧密相关;中国也不可能完全抛开美国市场,因为那依然是全球消费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所以所谓的“脱钩”,更多是政治口号,是美国国内政治的一种姿态。现实中,不管是企业、资本还是供应链,都没法彻底切断。两国谁都明白,真正脱钩是“双输”,没人赢。   中国现在的策略其实很清晰,不是硬脱钩,也不是妥协,而是“稳中脱钩”。什么意思?就是在该独立的地方彻底独立,在该合作的地方继续合作。   比如在科技上,我们要实现自主可控,不被别人掐脖子;在能源和资源上,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布局全球,保证长期供应;在金融上,我们减少美元资产比重,增加黄金和人民币结算比重。   这就是中国的长期战略: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同时,逐步摆脱美国的体系约束。不是搞对抗,而是要有自己的底气。美国可以封锁,但封不住我们自立自强。   而且,美国内部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政客想打压中国,企业却舍不得失去中国市场。长期看,美国很难维持这种高压政策。   有人说,中美闹下去的结局是彻底脱钩。可仔细想想,这根本不现实。经济全球化几十年,不是一句口号就能拆开的。   真正的变化在于,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依赖美国的中国。我们有了自己的技术路线、自己的金融体系、自己的全球伙伴。

0 阅读: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