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俄罗斯当合同兵,其实有两个选择,第1,选择去乌克兰,工资25万卢布,奖金310

史鉴奇谈 2025-10-20 15:03:53

到俄罗斯当合同兵,其实有两个选择,第1,选择去乌克兰,工资25万卢布,奖金310万卢布。第2,选择去非洲,工资31万卢布,奖金240万卢布。合同期都是1年。   不管最后选了哪条路,只要能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都能和其他军人一样,获得战斗老兵的身份认证。不过在确定去向之前,还有三个兵种方向需要提前考虑清楚。   第一个可选项是担任无人机侦察员,这个岗位对专业能力有明确要求。从业者得具备扎实的照片分析能力,还得精通视频分析技巧,关键时刻要能从繁杂的画面信息里发现各种潜在危机,为后续行动提供准确情报支持。   第二个选择是操控FPV无人机,这类无人机搭配光纤设备后,作战半径能达到12公里。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打击各种目标的技巧,不仅要会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飞行,还得精准定位目标的各个薄弱位置实施打击,对操作精准度的要求相当高。   第三个方向则是在后勤车间工作,主要负责无人机和相关设备的维修改造。这个岗位相对来说更偏向技术工种,不用直接面对战场风险,但同样需要过硬的技术功底,才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不过有一点得提前说清楚,要是在训练阶段不合格,达不到岗位要求,那之前的选择就都不算数了。这些训练失利的人员会被直接送到前线突击队——也就是风暴-Z突击队,去承担最危险的突击任务,冲在战斗的最前锋。   这么一对比下来,其实去非洲当无人机修理工算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先看收入,每月31万卢布的工资加上240万卢布的奖金,整体算下来钱并不少,和去乌克兰的选项比起来差距不大。   更重要的是安全系数高得多,非洲地区的任务环境相对平稳,不用像在乌克兰那样天天面对枪林弹雨。工作内容也以维修设备为主,不用承担太多直接的战斗任务,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都小很多,日子过得相对舒服。   反观去俄乌前线,那绝对是最坏的选择。现在俄乌战场的伤亡率实在太高,前线士兵每天都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且到了冬天,士兵们得天天蹲在战壕里,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天气里,取暖、饮食这些基本生活保障都很难满足,生活条件比在非洲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无人机修理工这个岗位,虽然也属于军事任务范畴,但本质上是技术支持角色。在非洲的后勤车间里,日常工作就是检查无人机的零部件,维修故障设备,偶尔进行一些设备改造升级。这些工作既不需要直面敌人,也不用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中坚守。   而且非洲地区的军事冲突强度远低于乌克兰,当地的局势相对缓和,士兵们不用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闲暇时间还能有相对稳定的休息环境,不用像在乌克兰前线那样,连睡个安稳觉都成了奢望。   再想想训练的问题,无人机修理工的训练内容以技术实操为主,只要认真学习设备原理和维修技巧,达标难度不算特别大。不像无人机操控员或侦察员,需要极高的应变能力和操作精准度,一旦失误可能直接影响任务成败。   要是因为训练不达标被分到风暴-Z突击队,那可就彻底陷入险境了。这支突击队是前线的“敢死队”,每次战斗都要冲在最前面,伤亡概率远超其他部队。很多士兵刚被派过去没几天,就可能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能活着完成任务的人寥寥无几。   从长远来看,在非洲积累的无人机维修经验,即便以后离开军队,也能在民用领域找到不错的工作。现在无人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维修人才缺口很大,这份技能算是个实打实的铁饭碗。   而在乌克兰前线服役,就算能活着回来,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或身体残疾,后续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而且战场经历虽然听起来壮烈,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更多的是无尽的恐惧和痛苦,远不如一份安稳的技术工作来得实在。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当下的安全和收入,还是长远的发展考虑,去非洲当无人机修理工都是俄罗斯合同兵最优选。毕竟谁都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赚钱,没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尤其是在有更优选择的情况下。

0 阅读:5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