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发表极端反华人士希亚姆·桑卡尔(Shyam Sankar)的评论文章,认为 “对华鸽派”完全错误,批评美国商界领袖们“与北京套近乎”,却不愿认清“中国希望美国失败”的事实。桑卡尔一方面声称,是美国为中国“提供了和平共处的机会”,是美国“资助”中国的产业发展,“教育”中国的孩子们”,并让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又恶毒攻击中国“用芬太尼杀害”美国的孩子,“破坏”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扼杀”美国的供应链。如此颠倒黑白、毫无底线和理性的人公开宣扬“中国威胁论”,可见美国的对华决策的政治氛围是多么的危险和可怕,这些鹰派人士只恐中美冲突来得会迟一些。 更可笑的是他说美国“资助中国产业发展”,这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中国的产业升级靠的是几亿劳动者的汗水,靠的是企业实打实的研发投入。 就拿华为来说,每年把营收的15%砸进研发,硬是从跟跑做到领跑,这跟美国“资助”半毛钱关系没有。反倒是美国这些年动不动就搞技术封锁,卡华为的芯片、禁中企的设备,这哪是“资助”,分明是拆台。 他还提“教育中国的孩子们”,这脸是真够大的。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每年培养数百万大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5%,这些成果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几十年奋斗出来的。 美国倒是每年吸引不少中国留学生,但那是双向选择的学术交流,不是什么“施舍式教育”,再说很多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建设祖国,这恰恰是中美交流的正面成果,到他嘴里倒成了美国的“功劳”。 至于“让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这话更是本末倒置。中国加入WTO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中国主动开放的结果,也是全球经济的福音。加入WTO后,中国不仅成了“世界工厂”,更成了“世界市场”,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2.1万亿元,给全球企业带来了多少机遇?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三年就实现年销超70万辆,苹果供应链在中国创造了数百万就业岗位,这明明是互利共赢,怎么到桑卡尔那成了美国单方面的“恩赐”? 最恶毒的是他说中国“用芬太尼杀害美国孩子”,这简直是血口喷人。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美国是全球芬太尼类物质最大消费国,问题根源在美国国内。中国早在2019年就率先列管了所有芬太尼类似物,是全球管控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反观美国,药企为了利润大肆推销阿片类药物,普渡制药的奥施康定丑闻害死了多少人?美国政府自己监管不力,却把锅甩给中国,这种倒打一耙的伎俩实在让人不齿。 他还污蔑中国“破坏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扼杀美国供应链”,这更是拿不出任何证据的抹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从来都是遵守当地法律,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建设5G网络,从来没有发生过所谓“破坏基础设施”的情况,反倒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逼迫盟友排除华为设备,自己破坏了全球5G供应链的完整性。 美国供应链出问题,根本原因是自己搞贸易保护主义和产业外移。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让美国企业成本飙升,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失,疫情又暴露了其供应链脆弱的短板,这些都是美国自己造成的,跟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中国反而一直是全球供应链稳定的维护者,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为全球提供了稳定的商品供应,桑卡尔这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锅甩得比谁都远。 他还批评美国商界领袖“与北京套近乎”,这更是暴露了他的短视。美国商界跟中国合作,不是因为“套近乎”,而是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 通用汽车在中国年销量超过250万辆,星巴克在中国开了6000多家门店,这些企业用脚投票选择和中国合作,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符合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桑卡尔这种把正常商业合作政治化的言论,本质上是在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更讽刺的是,桑卡尔口口声声说“中国希望美国失败”,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始终坚持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在气候变化、禁毒、全球公共卫生等领域,中国都愿意和美国合作。 去年中美在巴厘岛会晤后,双方重启了多个对话机制,这说明合作才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倒是桑卡尔这种鹰派人士,一味煽动对立,唯恐中美不乱,他们才是中美关系的破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