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380亿买下的企业只剩1股象征性股权,荷兰这番操作背后藏着怎样的算计?202

岩哥讲故事 2025-10-21 11:01:35

中资380亿买下的企业只剩1股象征性股权,荷兰这番操作背后藏着怎样的算计?2025年10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回应安世半导体事件,直指有关国家破坏全球产业链,而此时距荷兰经济事务部9月底强行接管该企业已过去半月。 这场看似“司法干预”的行动,早已被法院文件揭开真相。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公布的裁决显示,今年6月12日美国商务部官员与荷兰外交部的会议中,美方明确施压“必须更换中国籍CEO张学政,否则将安世列入实体清单”(来源:路透社)。荷兰随即动用《物资供应法》,不仅暂停张学政职务,还将闻泰科技持有的股权托管给第三方,仅留1股彰显“所有权”,彻底暴露了“借法律行政治干预”的本质(来源:环球网)。 这里必须说清一个关键概念——供应链政治化。像邻居故意断你家水电逼你妥协——把产业链当筹码,用政治手段干预企业运营。 荷兰的短视之举很快引发反噬。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汽车功率芯片核心供应商,中国产能占其全球产量的70%以上。中方实施出口限制后,该企业10月10日向欧洲车企发出“无法保证交付”的通知,宝马、大众等车企库存仅能维持几周。10月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发声明呼吁“快速解决问题”,警告几周内可能停产,连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坦言“下月或受冲击”。这恰印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世界经济展望》的判断:地缘政治裂痕会降低供应链韧性,推高企业成本。 有意思的是,这种“被绑上战车”的困境并非荷兰独有。2024年美国施压德国限制中资参与氢能项目时,德国车企以“失去中国市场将损失200亿欧元”为由坚决反对,最终迫使政府放宽限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如今安世事件更说明,全球产业链早已像上海进博会多国展商合作那般互利共赢,强行切割只会两败俱伤。 中方的反制已让荷兰骑虎难下,但更大的悬念藏在后续:欧洲车企的施压能否撬动美荷立场?被政治操弄的半导体产业链,又要多久才能回归正常轨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岩哥讲故事

岩哥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