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家穷,是很难理解的,就如柬埔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5%是平原,人口还不到1700万,可以说吃饭问题,完全不用愁,可现实却是,它依然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之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说历史这道坎,柬埔寨的近代史就没怎么顺过。上世纪七十年代那几年,红色高棉政权折腾得太狠,不光经济全毁了,连有文化、懂技术的人都没剩下多少。 等后来局势稍微稳点,又赶上周边国家的战乱影响,外面的投资不敢来,自己人想搞点产业也没头绪,这就像刚要起跑就被人绊了一跤,等爬起来别人都跑出去老远了。 再看它的经济结构,简直单一得吓人。直到现在,柬埔寨经济还靠农业和旅游业撑着,工业基本等于没发育。 农业这边,别看平原多,可大部分农民还是用老办法种地,没有现代化的农机,也没有像样的灌溉系统,天旱或者下雨多了,收成直接就没了一半。而且他们种的东西也简单,基本就是大米和少量经济作物,这些东西在国际市场上卖不上价,有时候忙活一年,除去成本,手里剩不下几个钱。 旅游业本来是柬埔寨的希望,吴哥窟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可这行太看天吃饭,前几年疫情一来,游客直接断了,靠旅游吃饭的人,比如导游、餐馆老板、小商贩,一下子就没了收入。就算现在疫情过了,恢复得也慢,一方面是很多国家的人还不太敢远途旅行,另一方面是柬埔寨的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除了吴哥窟,其他能玩的地方太少,游客来了之后,待不了几天就走,花的钱自然也有限。 交通和基础设施更是柬埔寨的硬伤。想去农村看看就知道,很多地方的路还是土路,下雨的时候全是泥,车根本开不进去。就算是首都金边,像样的公路也没几条,堵车是家常便饭。没有好的交通,农产品想运到城里或者出口到国外都难,有时候新鲜的蔬菜运到半路就烂了,就算运到了,成本也涨了不少,最后卖得比进口的还贵,老百姓不爱买,农民也赚不到钱。 电力供应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农村地区到现在还没通稳定的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者太阳能灯照明。就算是城市,停电也是常有的事,对于想办工厂的人来说,这根本没法接受,机器总不能动不动就停工吧?所以很多外资企业就算想过来投资,一看这基础设施,也都打了退堂鼓。 柬埔寨的教育水平也拖了后腿。虽然政府一直在推义务教育,但很多农村的孩子还是没法上学,要么是家里穷,需要孩子帮忙种地赚钱,要么是村里根本没有学校,想上学得走好几公里的路。 就算上了学,教育质量也不高,很多学校连合格的老师都没有,学生毕业后,除了会基本的读写,没什么专业技能,想找好工作根本没机会。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工厂就算建起来了,也没人会操作机器,产业自然发展不起来。 还有腐败和政府效率的问题。在柬埔寨办点事,比如开个公司、办个许可证,经常要走很多弯路,有时候还得花钱打点,不然事情根本办不下来。这种情况让很多想正经做生意的人望而却步,毕竟谁也不想把时间和钱浪费在这些没用的地方。而且政府制定的政策有时候也不稳定,今天说要扶持这个产业,明天可能就变了,企业根本不敢做长期规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国际援助虽然不少,但很多时候没起到真正的作用。有些援助资金被层层克扣,最后用到老百姓身上的没多少;还有些援助项目不接地气,比如建了一些当地根本用不上的工厂,或者搞了一些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项目,钱花出去了,却没给当地带来多少就业机会,也没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现在柬埔寨也在想办法改变,比如吸引中国投资建公路、建港口,学习中国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还在努力发展纺织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积贫积弱这么多年,想一下子富起来根本不可能,得一步一步来。就像种庄稼一样,得先把土地翻好,施上肥,才能指望有好收成,柬埔寨现在做的,就是在翻土施肥的阶段,至于啥时候能有好收成,还得看后续的努力和运气。 不过话说回来,柬埔寨也不是没有优势,它地理位置不错,靠近泰国、越南这些经济相对好点的国家,要是能把基础设施搞好,吸引周边国家的产业转移,再把农业和旅游业好好整合一下,说不定再过十年二十年,就能摆脱贫困的帽子。但眼下,它还得在穷日子里慢慢熬,毕竟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