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

诸葛利剑 2025-10-21 16:35:26

美国又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美媒给愁坏了,都纳闷中国客户跑哪儿去了呢?而美国还在大量补货呢! 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政策一波三折。2025年5月,美国和中国达成协议,把对华关税从145%降到10%,中国也相应降到10%,本来是想缓和关系,拉回贸易量。可没想到,中国企业早就不指望美国市场了。早在2018年贸易战打响时,他们就开始转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RCEP,这个协定包括15个国家,成员间关税逐步取消,手续简单。 2024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的进出口就达到9.63万亿元,比2021年协定生效前涨了不少。2025年前九个月,这个数字攀升到10.2万亿元。东南亚市场成了香饽饽,中国对东盟贸易上半年增长13.5%,对“一带一路”国家增长13%。这些地方市场大,付款快,合作稳当,订单源源不断。相比之下,美国市场风险高,谁知道哪天又变卦。中国企业算盘打得精,转身就扎根新地方,不再冒险。 美国降关税的举动,看起来是让步,实际没解决根子问题。中国企业对那些隐形门槛警惕得很。2025年初,美国推出穿透性规则,母公司上实体清单,子公司持股超50%也跟着遭殃,波及几千家企业。从2024年底到2025年初,美国分批把200多家中国实体拉进黑名单,重点堵半导体产业链,从材料到制造全链条卡死。 更别提对中国海事企业的301调查,计划加港口服务费,明着降关税,暗地里抬成本。过去跟美国做生意,货柜一到港,检查员就翻箱倒柜,罚款延误一大堆。现在关税降了,可谁敢赌明天不出新招?中国出口商宁愿选安全路径。其他市场没这些麻烦,东南亚、非洲、拉美订单稳拿稳打。中国整体出口韧性强,2025年上半年对非美市场贸易盈余扩大到78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出不少。 中国企业自身升级,也让他们甩开对美国的依赖。从低端产品转到高端领域,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板这些新三样成了主力。长三角2024年出口这些东西达6000亿元,占全国一半多,珠三角电动车出口涨35%。欧洲和东南亚抢着要这些货,当地不设限,还给优惠政策。 中国国内市场也够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2024年外贸占比68%,企业把重心放本地,订单排得满满当当。广东2025年上半年对香港和台湾贸易增长明显,自家门口生意都忙不过来,何必去美国看脸色。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直接量2025年上半年跌23%,总进口降到21年最低,但通过越南、马来西亚中转的货不少,最终还是进了美国市场。中国赚得更多,中介有活干,大家都觉得划算。 供应链迁移是关键一环。贸易战初期,中国工厂大批搬到越南、马来西亚,原材料从中国运过去,加工后出口美国,避开关税,还享当地优惠。现在这些厂子运转顺溜,工人熟练,物流链稳固。突然转回中国,得重算设备、人工、运输成本,根本不值当。RCEP内供应链越来越紧实,泰国货经老挝陆运到中国,印尼产品直达厦门港,形成闭环。 中国企业从中受益,贸易额持续攀升。美国进口从中国 halved between January and May 2025,降幅巨大,可中国全球贸易盈余反而更大,因为转向新兴市场。俄罗斯、巴西这些国家成了新伙伴,中国从巴西买大豆,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填补了美国空缺。贸易战让中国加速多元化,出口到东南亚、非洲、拉美和欧洲急速增长。 美国媒体天天报道贸易失衡,纽约时报2025年10月文章说全球经济受贸易战拖累,增长放缓。美国企业从加拿大、墨西哥补货,库存压力大,但销售数据停滞。中国企业坚守新市场,对RCEP贸易额继续涨,美国的90天关税减低后迅速失效。特朗普2025年10月宣布对华出口加征100%关税,在新闻会上强调措施。 可贸易赤字没变,美国公司仓库积压,媒体采访专家,质疑客户去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显示2026年增长预期放缓,美国国防基础设施依赖中国半导体达41%。特朗普任内推多项调整,如针对中国关键软件出口管制,但中国供应链已定型,越南工厂、马来西亚港口忙碌。美国努力未见成效,仓库库存增大,促销折扣频出。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贸易在“一带一路”下扩张,东南亚铁路货运频繁,美国市场吸引力弱化。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