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同台湾省的侯汉廷说的一句话: 他说:当中国还很穷很破烂的时候,有人不愿意当中国人,那个叫人性,好像早年的时候,很多人就移民了。但是有人尽管中国很穷很烂,还愿意当中国人的叫勇气,也有人不论中国这个国家是好是坏,是穷是富都愿意当中国人的那叫做骨气。正是因为中国人的骨气和勇气,才让中国人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咱们都记得,建国那阵子中国有多难。刚打完仗,到处是废墟,工业连个钉子都得进口,老百姓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1952 年国家一年的总收入才 679 亿元,人均 GDP 连 100 块都不到,那会儿不少人觉得日子没盼头,想办法往国外跑,说实话,饿肚子的滋味谁都怕,这是人之常情。但更多的人没走,不仅没走,还揣着一股子拼劲往前冲,这就是侯汉廷说的勇气。 就说东北的黑龙江,1949 到 1985 年这三十多年里,净迁入的人口就有 747.6 万,这些人里大多是内地来的农民、工人和技术人员。 建国初期国家要建工业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就给黑龙江安排了 22 个重点项目,从河北、山东、河南来的移民一批接一批,光 1955 到 1960 年就来了近 66 万人。 他们哪是来享福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住的是简陋的草房,开荒靠锄头,建厂靠人力,不少人因为水土不服、条件太苦半路走了,但 87% 的人都留下来了,硬生生在黑土地上建了 450 多个新村,开出了 525 万亩荒地。 后来大庆油田要开发,中央一声令下,4 万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有转业官兵,有技术人员,连家属都跟着过来安家,没有先进设备,就靠人拉肩扛,硬是把 "贫油国" 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想想那时候多难啊,可这些人没说过 "不想当中国人",反而一门心思要把中国建起来,这不是勇气是什么? 更让人佩服的是搞 "两弹一星" 那阵子,那可是真刀真枪拼骨气的时候。当时外国对咱们封锁技术,还放话说 "中国人一百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国内经济又困难,1962 年全国 GDP 才 1149.3 亿元,连吃饭都得精打细算,却要拿有限的钱搞尖端科技。 可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 26 个部委、20 多个省区市、1000 多家工厂科研单位一起上,科学家们在戈壁滩上喝咸水、住土坯房,没有计算机就靠算盘和草稿纸一遍遍地算。 北京有个第六研究所,名字里连 "厂" 都没有,硬是靠双手拼出了吨量级的高纯度原料,加速了原子弹研制。1964 年那声巨响炸响的时候,多少人哭了? 不是因为原子弹有多厉害,是因为中国人终于能挺直腰杆了!这就是不管国家多穷,都坚信中国能站起来的骨气,靠着这份骨气,咱们把命运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但挑战从来没断过。改革开放初期,咱们和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大,有人觉得外国什么都好,可更多人选择留下来闯。 就说脱贫这事儿,2013 年的时候,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不少地方山大沟深,脱贫比登天还难。但咱们没怕,驻村书记扎根山村,扶贫干部跑断腿,老百姓自己也铆着劲干。 从 2013 到 2020 年,8 年时间里累计减贫 9899 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七成。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穷样子了,可咱们的骨气和勇气一点没少。2023 年国家一年的总收入超过 126 万亿元,是 1952 年的 223 倍,人均 GDP 都超过 1.2 万美元了。 粮食从 1949 年的 2264 亿斤涨到 13908 亿斤,再也不用怕饿肚子;高铁修了 4.5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从北京到广州半天就到。 5G 基站有 337.7 万个,占全球六成以上,连偏远山村都能上网视频。以前咱们被骂 "东亚病夫",1959 年容国团拿第一个世界冠军时,多少人激动得睡不着觉;现在北京成了全球首个 "双奥之城",奥运金牌拿了一大把,这底气都是拼出来的。 咱们的人均寿命从建国初的 35 岁涨到了 78.6 岁,多活了 43 年,这 43 年里,中国从工业几乎为零变成制造业连续 14 年世界第一,从货物贸易占世界不足 1% 变成连续 7 年世界第一,从被封锁打压到在国际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这些变化不是凭空来的,是黑龙江的垦荒人、大庆的石油工、"两弹一星" 的科学家、脱贫攻坚的干部群众,一代又一代人靠着勇气闯、凭着骨气拼出来的。 侯汉廷说得对,正是这份勇气和骨气,让中国人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巅峰。现在有人还是觉得外国好,但更多的人明白了,国家再富,没有骨气也站不稳;日子再好,忘了勇气也守不住。 咱们这代人见证了从穷到富的全过程,最清楚:中国人的脊梁,是靠勇气撑起来的;中国的巅峰,是靠骨气铸起来的。这份刻在血脉里的坚守,再过多少年都不会变,这就是中国人最硬核的底气!
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
【50评论】【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