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

承影简史 2025-10-21 18:01:10

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结清尾款才给左脚鞋。这招儿乍看像是段子,实则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别觉得这商家做事极端,换谁天天被坑也得想辙自保。   你想啊,印度商人订两千双鞋,就付了点定金,非要让货到印度港口再结尾款。这条件听着就悬,义乌做外贸的老江湖谁不知道这里面的坑,以前多少商家栽在这上面,货一到印度,对方要么失联,要么就拿质量说事儿,硬要砍一半价。 要是你不答应,货在港口堆着,印度海关有个规矩,滞港时间长了直接拍卖,最后还是那下单的客户低价买走,一分尾款没给,货倒全到手了。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钻空子占便宜。 2018 年就出过大事,一家印度空壳公司骗了上百家义乌商户,货值都超 300 万了,套路跟这差不多,大订单、不还价、催着发货,然后直接消失。 更早的时候,60 多家义乌企业组团去印度追债,最后连人影都没摸着,灰溜溜回来了。跨国打官司更没用,赢了判决也执行不了,对方就跟你耍无赖,你还得搭进去机票钱、律师费,最后亏得更多。 金华中院之前判过印度商人欠义乌商户百万货款的案子,就算判赢了,对方根本不签字,还就给 10 万担保想解除出境限制,法院都没同意,你说这钱能要回来多费劲? 所以这次商家发两千只右脚鞋,真不是故意刁难,就是被逼出来的法子,左脚鞋攥在手里,等于攥着主动权,对方拿了一堆右脚鞋,穿不了卖不掉,只能乖乖结尾款。 这招看着奇葩,其实是义乌商人用无数次血亏换来的生存智慧。你想啊,商家成本都垫进去了,要是真信了 “货到付款”,最后很可能血本无归,换谁不得想辙自保? 而且这不是个别商家的遭遇,义乌对印出口量不小,2024 年光鞋类产品就占了对印出口的 19%,打交道多了,这些套路早就摸透了。 不光义乌商家,连德国大公司都栽过跟头,印度高铁项目欠着尾款,三台上亿的盾构机都卡在港口动不了,法国卖阵风战斗机也被拖尾款,连外国媒体都看不下去。 世界银行都说了,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地方做生意,坏账率能翻倍,回款得等大半年。 义乌官方都知道这事儿有多头疼,今年四月专门发了外贸企业合规指引,就是给商家做风险预警的,从签合同到报关结算,哪步有坑都标出来了。 可就算有指引,跨国贸易的规则衔接太费劲,印度清关要二十多天,手续又多,外汇还有限制,商家风险根本躲不开。 之前也试过第三方担保平台,可印度那边合作的少,覆盖率还不到 30%,根本不够用。没办法,大家只能自己想土招,除了鞋发一只,还有衣服不发纽扣、玩具不带电池的,都是等尾款到了再补,说白了就是怕被骗。 有人说这是针对印度人,其实真不是,要是换别的地方客户天天来这套,商家照样得这么干。做生意讲究的是规矩,你先破坏规则耍无赖,就别怪别人用办法自保。义乌商家谁不想痛痛快快发整批货?谁愿意费那劲拆分发货?还不是因为信任被一次次透支了。 现在义乌商家也学精了,不再光拼价格,更看重回款稳不稳,开始用信用证、出口保险这些工具,还学 AI 风控。 可这些正规法子普及还得时间,在那之前,像 “发右脚鞋” 这样的土办法,就成了小企业最后的保障。 这事儿看着好笑,其实藏着太多无奈,要是有靠谱的担保机制,有高效的纠纷解决办法,谁愿意用这种方式? 说白了,这两千只右脚鞋就是给不守规矩的人提个醒:生意得讲信用,你耍小聪明占便宜,别人就有办法治你。也盼着哪天国际贸易规则能更透亮,不管哪国商人,都得按规矩来,到时候义乌商家再也不用靠拆鞋子自保,每笔交易都能顺顺当当拿到钱,这才是真的做生意该有的样子。

0 阅读:0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