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刊文指出,美国急于达成协议的态度,可能反映出其逐渐意识到:如果双方真的开始交锋,中国更有可能将他们击倒在地。拉赫曼分析道,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时,初始假设是由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远超出口,因此美国拥有所有筹码。但现实情况是,对于某些关键商品,中国是绝对的主导供应国,比如稀土和关键矿产。 出口也好,进口也罢,贸易顺差也好,贸易逆差也罢,从来不都是单纯依靠数量来决定的,还有质量。离开质量谈数量,搞不好,就会出现决策失误。因此,必须把数量与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而从中美贸易战来看,放在特朗普的首个任期,中方确实比较被动。一方面,特朗普的贸易战是突然打起来的,中方没有任何准备,因此,很被动;另一方面,那时候的中方,无论是出口的数量,还是进口的质量,都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中方对特朗普的态度是被动接受的。 但是,经过特朗普四年、拜登四年对中国出口管制手段的实施,出口管制事项已经超过3000项,也就是说,该对中方出口管制的,已经全部管制了。管制的,也管制了。对中国来说,美国已经没有多少手段可施了。 相反,中方对美方的反制措施,可能没有美方多,但有杀伤力极强的稀土和重要矿物产品,这可是美国最担心的,也是中国最具杀伤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数量就没有多少价值,质量才是最关键的了。所以,美方急于与中方达成协议,可以理解。但中方不急,必须让美方提供有价值的筹码。
当地时间10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刊文指出,美国急于达成协议的
浩俊看世界
2025-10-22 08:37:15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