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警告: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请问中国你如何招架? 故事的起点,要从稀土的不可替代性说起,对美国而言,稀土是军工与科技领域的命门,F-35战机的雷达、导弹制导系统,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甚至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都离不开这种稀缺资源。 可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格局,偏偏让美国犯了难:中国贡献了全球65%的稀土产量、49%的储量,更垄断了85%的冶炼分离技术,从采矿到提纯的全链条能力,目前没有任何国家能替代。 早年美国为了保护本土资源,将稀土产能大量转移到中国,如今想重建供应链,专家测算至少需要5到10年,这期间的资源空窗期,成了美国最致命的短板。 也正因如此,当中国在2025年打出稀土牌时,美国才会慌了阵脚,此前,美国长期以卡脖子的姿态对待中国,禁售高端芯片、围堵华为、加征关税,试图在科技领域压制中国发展。 中国的反击,从2025年4月管制七种稀土元素出口开始,到10月9日商务部升级管制,新增五种元素、半导体用途逐案审批、军事用途基本不批,每一步都精准戳中美国痛点。 面对中国的精准反制,美国的反应堪称冰火两重天,起初,美国贸易代表紧急请求通话,却被中国晾了三天,财长抛出松稀土管制就延长关税豁免的橄榄枝,也没得到回应。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于是便有了踢中企出股市、剔除 SWIFT的威胁,可这看似凶狠的招数,仔细琢磨却满是底气不足。 先看SWIFT系统,这个被称作全球支付大动脉的平台,确实长期由美国掌控,但中国早有准备,自主搭建的CIPS系统已覆盖200多个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翻倍,铁矿、原油等大宗商品超半数用人民币结算。 中东国家的石油交易、巴西的矿产出口,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替代美元结算,美国想靠SWIFT断流,早已不是一招制敌。 再说说踢中企出全球股市,这些年,不少中企主动从美股退市,回归A股、港股市场,一方面是国内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吸金能力足以支撑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华尔街也离不开中企,中国优质企业的退出,意味着美国投资者少了重要的盈利来源,真要一刀切,受损的恐怕不只是中国企业。 就像分析师所言,美国若强行制裁,反而会让本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加剧通胀压力,甚至打乱全球供应链,台积电、三星等企业都得紧急核查稀土含量,生怕被卷入风波。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盟友的分裂态度,澳洲、加拿大喊着要建自己的稀土供应链,可挖出来的稀土矿,还得送到中国提纯,德国车企偷偷和中国签保供合同,怕绿色转型因缺稀土泡汤。 韩国三星更是直接上门求情,担心芯片生产断供,日本虽提前囤了些稀土,但库存撑不了多久,最终还是得坐下来谈合作,所谓的盟友围堵,在现实的资源需求面前,早已漏洞百出。 回顾这场博弈,中国的应对始终透着稳,没有硬扛金融战,而是通过扩本币互换、布局深海与月球资源、推动本土稀土替代技术,一步步筑牢根基。 就像2010年中国首次限制稀土出口时,价格飙升10倍,如今中国的管制更合规、更精准,连WTO都难以干预,而美国的威胁,更像纸老虎,军工企业离不开中国稀土,金融制裁又有中国的后手对冲,真要撕破脸,只会陷入两败俱伤的局面。 如今,稀土价格已飙升30%,美国芯片股下跌、国防承包商愁眉苦脸,这场博弈的影响还在持续,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会遇到手机、汽车价格小幅上涨,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强势崛起、本土技术的突破,也在创造新的机遇。 长远来看,这场围绕稀土的较量,正在推动全球多极化进程,美元霸权的光环逐渐减弱,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资源话语权的重新分配,让世界看到了规则不是美国独定的新可能。 当美国还在纠结如何用金融威胁逼中国让步时,中国早已用行动给出答案,手握稀缺资源、筑牢金融防线、深耕技术创新,所谓的招架,不过是从容应对中的一步棋。 这场博弈,不是谁赢谁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开始,而中国,正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新秩序的构建中。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70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