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

阿皮历史库 2025-10-22 10:28:31

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晚年拒绝杨振宁等学生的探望。     1986年的清华科学馆里,一场关于平反的研讨正在进行。     有人翻出三十年前的旧照片,画面里戴眼镜的学者正指导学生调试仪器,身后黑板写着密密麻麻的物理公式。     这位学者就是叶企孙,清华物理系的缔造者,中国物理学泰斗。     谁能想到,这个培养出王淦昌、邓稼先、杨振宁等国之栋梁的人,几年前还戴着“特务”的帽子在街头踽踽独行?     叶企孙这辈子没成过家,他的“家”似乎就是清华物理系。     1926年清华刚设大学部,他就被推为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那会儿的物理系寒酸得很,总共就7个学生,教授加上助教才5个人,系馆就是那栋后来闻名的科学馆。     他常说大学不只是教书,得能搞研究才算真正立得住,为了建实验室,他自己带着学生做木工、金工,亲手打磨实验器材,还逼着学生写论文时必须动手做实验。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找老师的本事,吴有训、周培源这些后来的学术大家,都是他三顾茅庐请过来的,甚至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这个不起眼的小系已经成了全国最好的物理系,1930到1933年国内一半以上的重要物理论文都出自这里。     他眼里从来没有“规矩”,只看才华,初中毕业的华罗庚在杂货店当伙计时,是他力排众议请到清华当教员,李政道在西南联大考电磁学,理论部分快扣完分,他却看中附加题里的才华,给了83分,后来还破格推荐李政道赴美留学。     王淦昌当年没钱回家过年,他直接掏腰包,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给的特供牛奶,他全送给了患浮肿的学生。     这些学生里,出了9位“两弹一星”元勋,算上后来的院士,足足有70人之多。     有人说他是“大师的大师”,其实他更像个园丁,不管种子来自哪里,只要有潜力就用心浇灌。     这样一个把一生都给了科学教育的人,命运却在晚年给了他最沉重的一击。     事情得从他的学生熊大缜说起,抗战时,熊大缜放弃去德国留学的机会,跟着吕正操在冀中搞后勤,造地雷、修电台,全是叶企孙帮着联络的物资。     可1939年的锄奸运动里,熊大缜被错当成特务,没经审理就丢了性命。     谁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件旧案在特殊历史时期被重新翻出,叶企孙因为曾资助过熊大缜,被安上了“清华特务”的罪名。     1967年他被逮捕,一年多里受了八次审讯,关在潮湿的牢房里,腿肿得走不动路,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     直到1969年被释放,身上还带着“特务嫌疑”的帽子,在北大被隔离审查。     晚年的叶企孙住在侄子家,虚弱到洗一只脚就没力气洗另一只,出门时背驼得像张弓,连昔日认识的邻居小孩都快认不出他。     海外回来的学生们急着要看他,杨振宁、林家翘几次提出探望,都因为当时的审查限制没能成行。     后来有人偷偷去见他,他只是呆呆地坐着,偶尔说起物理公式,才眼里有了点光。     懂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一辈子要强的学者,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狼狈的模样,那些曾被他捧在手心的骄傲,成了他最后的尊严。     1977年1月,叶企孙在孤寂中去世,直到死,那顶莫须有的帽子还没摘掉。     他的学生们没放弃,钱伟长一次次为他奔走,吕正操以八旬高龄写信说明真相。     十年后,河北省委为熊大缜平反,紧接着叶企孙的冤案也终于昭雪,《人民日报》特意刊发文章怀念他。     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沓泛黄的考卷,其中一张写着“李政道:58+25=83”,墨迹虽淡,育人的初心却清晰可见。

0 阅读:1768

评论列表

细水流年

细水流年

19
2025-10-23 09:03

国之栋梁,国之栋梁

捧谁不是捧呢

捧谁不是捧呢

8
2025-10-23 12:11

一声叹息!

Jason

Jason

5
2025-10-23 11:57

大师的大师。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