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对俄罗斯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2 14:50:30

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对俄罗斯造成安全威胁,然而现实却是俄罗斯在取得一些胜利成果之后,不愿意撤回本土反而持续推进。 这事儿根本不是一开始就定死了方向,更像是打出来的变化,打一步看一步,心思跟着战场形势越走越远。 最初动武的由头确实是安全上的急眼了。北约这几十年的东扩简直是步步紧逼,把边界硬生生往莫斯科方向挪了1000公里。从匈牙利、波兰这些前东欧国家,再到波罗的海三国,一波波都被纳入北约版图。 更要命的是,北约还在这些地方建机场、设指挥所,美军驻军都加到一万多人,坦克直升机堆在俄罗斯家门口。克宫当时说得很明白,特别军事行动就是要让乌克兰“去军事化”,别跟着北约跑,这本质上就是想给自己撑出个安全缓冲带,怕枪口直接顶到下巴上。 那时候俄军打基辅,想的就是速战速决敲山震虎,逼乌克兰答应中立条件,压根没说要占多少地,普京自己都放话没占领计划。 可战场的走向把最初的算盘给打乱了。基辅方向的闪电战没成,俄军撤了下来,转头往乌东使劲。这一换方向,反而打出了些实打实的成果。 先是2022年拿下马里乌波尔,打通了南部和东部的连接通道,接着又在巴赫穆特打了九个月,把这处战略要地攥在手里。 这些胜利像是给战略目标开了个新口子,最初的“去军事化”慢慢变了味。等到乌东四地搞了入俄公投,俄罗斯直接把这些地方划进自己版图,这时候再提“安全缓冲”已经不够了,控制这些领土成了明晃晃的新目标。 这种转变背后藏着更深的地缘心思。复旦大学有专家早就点透了,普京一直觉得苏联解体是地缘灾难,这些年俄罗斯缓过劲来,就想把“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抢回来。从2008年收拾格鲁吉亚,到2014年拿回克里米亚,再到把白俄罗斯绑成联盟,乌克兰本就是这盘大棋里最关键的一块。 最初的安全威胁更像是个导火索,真等军队扎进乌东,控制了顿涅茨克七成以上的区域,卢甘斯克快拿满了,这时候再收手就等于前功尽弃。俄罗斯心里清楚,这些土地握在手里,才能真正在东欧站稳脚跟,压过北约的扩张势头。 战场的胶着还让这种目标变得更顽固。2024年俄军又拿下阿夫杰耶夫卡,全年推进的领土是前一年的七倍,这种实打实的进展让国内对“胜利”的期待越来越高。 即便后来乌军反攻库尔斯克,俄军也立马组建集团军抢了回来。这时候别说撤回本土,就算谈判桌上,俄罗斯都直接把“乌军撤出四地”当成了和谈前提。乌克兰那边要他们撤军,两边根本谈不拢,战场优势成了俄罗斯硬气的资本,自然不肯再退回去守最初的安全线。 美西方的反应也间接推着俄罗斯改变初心。冲突一开始,北约就给乌克兰送武器、派顾问,明着跟俄罗斯掰手腕。 这让俄罗斯觉得,光让乌克兰中立已经没用了,只要这些土地还在乌克兰手里,北约早晚还会把武器部署过来。不如干脆把战略线往前推,把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这些地方打造成实际控制区,用领土换安全,比空口白牙的“中立承诺”靠谱多了。 况且真要是退了,不仅北约不会收敛,自己在“后苏联空间”的脸面也彻底没了,周边那些原苏联加盟国会更倒向西方。 说到底,这初心的变化就是从“保命”到“抢地盘”的延伸。最初是怕被北约堵死家门,急着给自己找安全;打起来见了成效,就顺着地缘野心往远走;等控制了大片土地,又觉得只有把这些地方攥牢,才能真正稳住阵脚。 战场的胜利、地缘的执念、还有外部的压力搅在一起,让俄罗斯从“逼对方让步”变成了“攥着好处不放”,最初的安全诉求反倒成了后来战略扩张的铺垫。 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打出来的,也是算出来的,每一步都跟着战场的输赢在调整,直到现在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