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1日报道:“欧洲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争议持续延烧,中国子公司向员工表示,公司是独立经营和决策的中国企业,员工有权拒绝执行外部指示。安世半导体反驳称这是‘不实信息’,并指子公司的发文‘未经授权’。” 这一闹,外界更懵了。要知道中国子公司直接面对员工和本地业务,日常运营里的决策和沟通都得贴合本地实际,现在突然放出“独立经营、拒接外部指示”的话,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要么是真遇到了来自总部或者其他外部层面的压力,不得不给员工吃颗定心丸;要么就是在某些业务决策上,子公司和上层出现了明显分歧,想通过这种方式明确立场。 但总部那边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上来就说子公司“未经授权”“信息不实”,态度强硬得有点反常。按理说,集团内部出现意见分歧,先内部沟通协调才是常规操作,现在直接公开否定子公司,反而显得有点欲盖弥彰。 熟悉半导体行业的人都知道,安世半导体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地位不低,中国市场又是它的重要营收来源。中国子公司负责的业务,大概率涉及本地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还有技术适配,这些都得跟中国的产业环境紧密结合。 要是真有“外部指示”影响到这些环节,比如在客户合作、技术输出或者供应链选择上搞限制,那子公司的正常运营肯定会受影响,这时候站出来强调“独立经营”,其实是在维护自身业务的稳定性。 再往深了想,现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和博弈本来就激烈,各国对半导体企业的监管也在加强。 安世半导体这种有跨国背景、又涉及关键领域的企业,很容易被卷进各种复杂的局势里。 中国子公司强调“中国企业”身份,可能也是想跟那些不必要的外部干扰划清界限,避免业务被政治或者其他非市场因素拖累。 但总部那边可能有自己的顾虑。作为一家跨国运营的企业,安世半导体需要平衡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和市场利益。 要是中国子公司的表态被某些外部势力解读成“不听从总部指挥”,或者影响到集团在其他地区的业务,总部肯定得出来灭火。 可这种直接否定的方式,反而让矛盾公开化,不仅会让子公司的员工困惑,还可能影响到中国客户对安世半导体的信任——毕竟客户肯定更希望合作的企业能保持经营稳定,别动不动就出现内部立场冲突。 还有个细节很关键,中国子公司说“员工有权拒绝执行外部指示”,这话其实是在保障员工的权益。 要是真有不合理的外部要求,员工要是执行了,可能会违反中国的相关法规或者行业准则,到时候不仅员工要担责,公司也得受牵连。子公司这么说,既是在保护员工,也是在规避自身的合规风险。 而总部说“信息不实”,却没具体指出哪部分不实。是“独立经营”的说法不对?还是“拒接外部指示”的表述有问题?又或者是“中国企业”的身份定义有争议?没说清楚这些,反而让外界的猜测更多。 现在这事还没个定论,但已经给安世半导体的品牌形象带来了影响。中国市场的客户会更关注这家公司未来的经营方向,会不会因为总部和子公司的矛盾影响供货稳定性?员工也会担心,后续会不会出现更复杂的内部调整,影响自己的工作。 更有意思的是,半导体行业里类似的跨国企业内部博弈其实不少,但像安世半导体这样闹得这么公开的不多。毕竟功率半导体跟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这些热门领域息息相关,中国又是这些下游产业的核心市场,安世半导体要是处理不好这次的争议,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抢走原本的市场份额。 要是安世半导体总部真的想解决问题,光靠否定子公司是不够的。得拿出实际行动,跟中国子公司好好沟通,搞清楚子公司为什么会发这样的通知,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同时也得给中国市场和员工一个明确的说法,比如怎么保障子公司的独立经营权,怎么平衡全球战略和本地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用“不实信息”这种模糊的说法搪塞。 毕竟现在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不仅需求大,供应链也越来越完善。客户选择合作伙伴的空间很大,要是安世半导体因为内部矛盾丢了中国市场的信任,想再找补回来可就难了。中国子公司的表态,其实也是在提醒总部:想在中国市场立足,就得尊重本地的经营规律和实际需求,别让那些外部的杂音打乱了正常的业务节奏。 这事后续怎么发展,还得看安世半导体接下来的动作。要是能尽快理顺内部关系,明确立场,或许还能稳住局面;要是继续这么互相否定、含糊其辞,那这场争议只会越闹越大,最终受伤的还是公司自己的业务和口碑。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2评论】【27点赞】
用户39xxx02
你安世荷兰总部怎么不听母公司中国集团公司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