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炒作什么“稀土为王”了,那只是一个结果!很多人以为,我们赢在了稀土。 这

扬扬妈妈 2025-10-22 17:21:33

别再炒作什么“稀土为王”了,那只是一个结果!很多人以为,我们赢在了稀土。 这话真得掰开了说,要是光靠有稀土,非洲的布隆迪、马拉维也有储量,咋没见人家成“稀土强国”?咱们真正牛的,是把“泥巴”变成“芯片心脏”的全产业链能力,这才是藏在“稀土为王”背后的真功夫! 先说说开采环节,不是拿着锄头挖就行。稀土矿里混着铀、钍这些放射性元素,早年国外采稀土,直接用强酸泡矿,污染一大片还提不出高纯度的料。咱们不一样,赣州稀土集团研发的“原地浸矿”技术,往地下打小孔灌药剂,直接把稀土元素“抽”上来,回收率从60%提到90%以上,还没污染。就这技术,国外到现在都没完全学明白,这哪是开采?分明是用科技给稀土“提纯”第一步! 更关键的是分离技术,这才是真正的“卡脖子”环节。17种稀土元素长得太像了,就像17个双胞胎,要把它们一个个分开,比大海捞针还难。上世纪90年代,日本、美国掌握着90%以上的分离技术,咱们得花高价买他们的分离产品。后来中科院院士徐光宪带着团队,硬是用20年琢磨出“串级萃取理论”,把分离成本砍了一半,纯度还做到99.999%。现在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分离产品,都出自咱们这儿,没有这手绝活,有再多稀土也只是堆“工业废料”!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国外现在慌着找稀土替代材料?不是他们没有稀土,是他们没咱们的产业链。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需要钕铁硼磁体,这玩意儿得用高纯度钕、镝。咱们从稀土矿开采,到分离出高纯度元素,再到做成磁体,最快2周就能搞定。国外呢?矿在澳大利亚,分离厂在马来西亚,组装在德国,光物流就得3个月,成本还比咱们高30%。这就是全产业链的底气,不是一句“稀土多”能概括的! 还有个知识点得拎清:稀土的“王”道,从来不是储量而是应用。咱们现在每年消耗的稀土,70%用在高端制造——高铁的牵引电机、风电的发电机、手机的摄像头模组,都离不开稀土。国外不是不消耗,是他们的高端制造产业链不如咱们全,很多稀土只能当原材料出口,赚点“辛苦钱”。就像同样是一块铁矿石,咱们能炼成特种钢造航母,别人可能只炼成钢筋盖房子,这就是差距! 那些喊“稀土为王”的,多半没看到背后的付出。早年为了突破分离技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熬了多少通宵?为了建全产业链,咱们在赣州、包头建了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投入的研发资金超百亿。没有这些实打实的投入,光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储量,早被国外卡脖子了! 别再把“稀土为王”当噱头炒了,这背后是几代科研人员的攻坚,是全产业链的协同,是从“资源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蜕变。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手里有多少资源,而是能把资源变成多少别人拿不走的核心技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31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33

用户11xxx33

1
2025-10-22 21:20

废话连篇,还用你说

扬扬妈妈

扬扬妈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