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真是炸惨了,年产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被无人机命中,已经连续大爆炸,燃起大火,天然气处理厂大火照亮了半个夜空! 遭袭的可不是什么小作坊,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手里的宝贝疙瘩,整个奥伦堡州数得着的大型天然气综合处理设施,就靠着它把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加工好往外卖,一年能处理 450 亿立方米,在同类设施里规模相当可观。 动手的是乌军的无人机,一夜之间就派来了 45 架,密密麻麻往厂区扑。俄军防空系统当晚也算忙得脚不沾地,一口气宣称击落了不少无人机,光萨马拉和萨拉托夫两个地区就打掉 23 架,奥伦堡上空也击落了 1 架。 可架不住对方来得多、路子杂,还是有几架漏网的无人机钻了空子,精准扑到了厂区里,一炸就把设备点燃了。 奥伦堡州州长叶夫根尼・索恩采夫后来发了通报,算是给外界吃了颗定心丸 —— 没人受伤,火势也已经控制住了。 但坏消息是,厂区里一个车间被烧得够呛,不少设备都毁了,现在救援队伍和检修的技术人员全进场了,正挨着个儿排查损失。 只是这损失到底有多大,什么时候能修好,还得等技术人员把设备清单捋完、检测做完才能有准信,急不来。 这厂子的位置也挺关键,离哈萨克斯坦边界不远,属于一个大型生产联合体的核心环节。里头全是错综复杂的管线、压缩机和处理设备,这些玩意儿都娇贵得很,不是超市买东西,坏了就能立刻换个新的。 修复起来得按部就班来:先把可能爆炸的危险源清干净,再一台台检修设备,坏得彻底的就得换,最后还得走一遍检验流程才能恢复生产。 按以前的经验,这种活儿少则几周,多了就没谱了,全看损毁部件能不能及时供上,检修队伍能不能调得开。 乌军这波无人机袭击的路数也挺有讲究,45 架一起出动,不是挤在一条航线上硬冲,而是分散开多点发起攻击。偏偏还是选在夜里动手,天黑视线差,防空系统识别和反应都慢半拍。 虽说俄军拦下了大部分,但就那几架漏网的,还是给厂区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伤,这也说明就算是重点防护的设施,也不是铜墙铁壁,防护上总有顾不到的地方。 事件一出来,外界的心思就没停过。做能源生意的都在盯着,想知道这厂子一停,会不会影响天然气供应,国际气价会不会跟着波动。 要知道这厂子是整个天然气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它一断,影响不会马上冒出来,而是慢慢顺着管网传导,比如管网压力会不会失衡,后续的调度能不能跟上,签好的出口合同会不会受影响,这些都是连锁反应。 还有些人盯着俄军的防空能力说事儿,有人觉得能击落这么多无人机已经算本事,也有人直言不讳,说既然防护这么严,怎么还是让无人机钻了空子炸到了核心厂区。 现在双方的通报细节还没完全对上,比如到底有多少无人机被真正摧毁,这些无人机的攻击路线是怎么规划的,背后有没有人帮忙,这些都得等更多证据出来才能说清。 眼下厂区里的明火是灭了,但后续的麻烦才刚开始。技术人员得拿着仪器一点点查隐患,生怕有没发现的破损管线或者受损设备,万一再出点意外就麻烦了。 俄气那边估计也在急着调配件、凑人手,毕竟这厂子停一天,损失就多一天。至于这事儿会不会引发新的动作,是俄军会有回应,还是乌军会有后续行动,现在谁也说不准,只能跟着通报慢慢看。 这一把火算是给各方都提了个醒,就算是规模再大、防护再严的能源设施,在无人机面前也得捏把汗。45 架无人机就搅得鸡犬不宁,要是再来几波这阵仗,后续的防护压力只会更大。 而对于依赖天然气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怎么把这些关键设施护好,怎么快点把厂子修好恢复产能,恐怕才是眼下最头疼的事儿。 夜空里的火光灭了,但这事儿带来的影响,还得持续好一阵子才能完全消化。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俄大型天然气加工厂遭袭!》
俄罗斯这次真是炸惨了,年产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被无人机命中,已
凡之谈世界
2025-10-23 11:09:07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