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浙江杭州,一女子上山采茶叶时,忽然感觉手被扎了一下,低头一看,有2个针头大小伤口正不断往外冒着黑血,拨开茶树还发现了一条五步蛇!女子被立即送往医院注射血清,手背已经肿胀发黑。网友:五步蛇俗称“烂肉王”。 张女士(化名)上山采茶时遭遇五步蛇的经历,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保命。 那天,张女士在茶山采茶时,手背突然传来一阵刺痛。她拨开茶树查看,只见两处针尖大小的伤口正渗着血,地上蜷缩着一条五步蛇。 张女士心里很清楚五步蛇毒性猛烈、起效迅速的她,立刻意识到危险,急忙呼喊求助。家人闻讯赶来,火速将她送往就近医院。 抵达医院后,医生立刻启动毒蛇咬伤急救流程,快速清创止血、固定伤肢,第一时间注射抗蛇毒血清,精准阻断毒素扩散。 这套规范的西医处置,成功稳住了张女士的生命体征,让她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不过,抗蛇毒血清虽能中和血液中的毒素,对已沉积在局部的毒素和受损组织却作用有限,她的伤口出现了肿胀和组织坏死。 为避免损伤扩大、促进恢复,家属又将她转至专攻蛇伤的医院。这里的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一方面用中药外敷、针刺排毒,引导残留毒素扩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对坏死组织进行专业清创换药。 中西医协同发力,有效减轻了组织损伤,大大缩短了康复周期。 张女士能死里逃生,离不开两个关键: 一是她具备基础的蛇类知识,能第一时间识别五步蛇的危险性,果断求助不拖延; 二是就医及时,医院处置规范,西医抗毒与中医调理无缝衔接。 这两点,成了她闯过生死关的 “护身符”。 事件引发网友热议,大家既为张女士庆幸,也纷纷感慨野外安全常识的重要性。 的确,在野外遇到毒蛇,保持冷静不慌乱、快速远离危险区域、立即联系就医,是规避悲剧的第一道防线;而提前掌握常见毒蛇的识别特征,更能让自己在意外来临时多一分底气。 从医学与公众安全角度看,这起事件还藏着几点重要教训: 其一,遭遇蛇咬伤切勿迷信 “土方法”,切口放血、口吸毒液、涂抹偏方药膏等做法,不仅毫无科学依据,还可能加重感染和组织损伤; 其二,急救的核心是 “稳” 与 “快” 立即固定伤肢、减少活动避免毒素扩散,以最快速度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其三,医院确诊后需尽早使用对应抗蛇毒血清,并根据伤口情况及时清创换药,不可延误治疗; 其四,社区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采茶、务农等野外劳动者的防护教育,尤其在蛇类活跃的春夏季节,普及识别、防护与急救知识,推广便携式急救包。 医疗层面也需进一步完善:在蛇咬伤高发区域,确保抗蛇毒血清充足储备,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快速响应机制,同时推进中西医结合救治的规范化研究,提升救治成功率,减少残疾风险。 张女士虽成功脱险,但手背局部组织坏死的痕迹,仍提醒着人们野外风险的残酷。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主动掌握防护与急救知识,才能在意外来临时从容应对。 记住这三句话:遇蛇不慌、及时就医、相信科学 ,这或许就是守护生命最可靠的 “急救指南”。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经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