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位女装店主公开喊话:“别买300元以下的羽绒服!” 这句话把低价羽绒服推上风口浪尖,可我觉得关键不在价签,在标签后面那行小字:绒子含量、蓬松度、检测报告。 央视抽查给过答案,三百元以下的六成连自家写的克数都达不到,不是怕冷,是怕花了钱还挨冻。 高价货确实暖,可一件三千的牌子有三分之二买的是商标,北方零下二十度,穿两百克真绒还是三百克logo,身体最诚实。 杭州店主的提醒像一根刺,扎破便宜货的泡沫,也扎醒我们:买前掏出手机,把合格证拍照,去官网对编号,十分钟能省几百块。 清仓款也能捡宝,波司登旧款三百多照样二百克充绒,只要报告在,就能穿五年。 钱少不是罪,懒得看才是坑。 暖不暖,看数字,不看广告。 别信嘴,信报告;不服来翻我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