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太难不买美国大豆,巴西大豆猛涨价,阿拉根大豆涨价,中国难道非要买大豆?能不能实现国内自足自给? 先给一组实打实的数据,2024年咱们国内大豆产量是2065万吨,可消费量却飙到了1.15亿吨。这意味着啥?自己种的连两成都不够,剩下的80%以上都得靠进口。不是不想自给,是实在填不上这么大的缺口。 农户们有本难念的经。大豆和玉米是同季作物,种一亩玉米的收益比大豆高不少,没人愿意做赔本买卖 。黑龙江的种粮大户老李算过账,2024年种大豆每亩净利润才一百多块,换种玉米能多赚近三百。更关键的是耕地有限,18亿亩耕地得先保水稻、小麦这些主粮,要是硬把主粮地改种大豆,粮食安全就得亮红灯。 咱们吃的用的都离不了大豆。超市里的豆油占了食用植物油市场的40%以上,全靠大豆压榨出来 。更别提养殖业,猪牛羊吃的饲料里,豆粕是主要的蛋白来源。有饲料厂老板说,一斤黄豆的蛋白含量比豆粕低不少,得一斤二两黄豆才能顶一斤豆粕用,还得额外处理抗营养因子,成本反而更高。这需求是刚性的,躲不开也绕不过。 进口也是没办法的选择。巴西大豆2024年占了咱们进口量的70%以上,可今年5月那阵子,巴西大豆的到岸价一下涨了不少,即便如此,还是比美国大豆便宜31美元一吨。阿根廷刚取消出口关税,咱们24小时内就下单了上百万吨,还不是因为价格实在有优势。美国大豆占比虽说降到了18%,但在南美供应紧张的时候,还是得靠它补缺口。 国家早就开始发力提产能了。农垦系统2024年大豆种了1720万亩,创了历史新高,北大荒还有农场实现了亩产超300公斤的突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也在推广,不用挤占玉米地还能多收大豆,就是农户得学新技术、换专用农机,推广起来没那么快 。到2024年,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但离满足需求还差得远。 有人说“涨价了就别买”,可真不行。2024年大豆进口花了527亿美元,贸易逆差超526亿美元,谁都想少花钱,但养殖业停摆、食用油断供的后果没人能承担。现在能做的,是一边靠进口多元化解风险,比如多从阿根廷进货;一边抓紧提升国内产能,毕竟只有自己的产量上去了,说话才有底气。 不是非要买,是现阶段不得不买。自给自足是目标,但得一步一步来,既要保主粮安全,又要慢慢突破大豆种植的瓶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未涉及法律条文引用,无相关风险。 2. 伦理风险:未提及任何当事人隐私信息,无相关风险。 3. 舆情风险:预判争议点为“为何不全力扩大国内种植”,已通过“保主粮安全”“农户收益差异”等客观事实进行解释,引导读者理解现实制约因素。
全球大豆市场正上演一场奇妙的博弈:巴西大豆价格半年涨近八成,中国买家却集体停手,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