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为什么会站在一起?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卡拉切夫早就说过,中国不是俄罗斯的盟友,也谈不上是朋友,两国只是正好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伙伴而已。 历史上,中俄两国纠葛不少,从沙俄时代开始,俄国往东扩张占了不少中国领土,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划走大片地方,比如外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这些旧账到现在还影响着双方的心态。 到了苏联时期,关系更复杂,先是建交后合作紧密,帮中国工业化,提供技术援助,但后来闹翻,边界上甚至有过小规模冲突,珍宝岛事件就是典型例子,那时候两国军队对峙,差点擦枪走火。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中国则开始崛起,这时候两国慢慢修复关系,1991年叶利钦上台后,中俄签了友好条约,逐步解决边界问题,到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本把领土争端定下来了。 现在看,这段历史让两国明白,互相掐架没好处,只能通过对话稳住局面。 当前的中俄关系,是基于现实利益的合作。两国贸易额去年破了2400亿美元大关,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石油天然气,俄罗斯则买中国车、手机和机械设备。 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欧洲市场丢了,中国成了救命稻草,天然气管道像西伯利亚力量线,直接输到中国东北,帮俄罗斯撑起财政。反过来,中国需要稳定能源供应,避免被卡脖子。 军事上,两国搞联合演习,俄罗斯卖给中国苏-35战机和S-400导弹系统,但这些东西也卖给印度越南这些中国周边国家,俄罗斯不想让中国一家独大。 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联手,否决一些西方提案,比如涉叙利亚决议,显示出在国际事务上的默契。 但这不是无条件的,俄罗斯在中亚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欧亚经济联盟拉拢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也进军中亚,建公路铁路,双方表面合作,实际在抢影响力。 康斯坦丁·卡拉切夫作为俄罗斯政治分析师,经常点评国际关系,他说过中俄关系在升级,但按自己的逻辑走,不是盲目跟风。 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中俄合作是战略性的,但有内在动力,不是外部强加的。这话点出两国不是传统盟友那种生死与共,而是因为共同面对美国压力,才走到一起。 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俄罗斯觉得被挤压,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北约成员国越来越多,俄罗斯只好转向东方。 中国也面临美国在贸易科技上的打压,芯片禁运、关税战,让中国意识到需要多条腿走路。两国就这样在反美这条路上重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涵盖中亚安全和经济,表面上反恐反分裂,实际在平衡西方影响。 2025年看,中俄关系还在深化。俄罗斯乌克兰冲突持续,中国没直接卷入,但提供经济支持,买俄罗斯油气,出口双用物品帮俄罗斯绕过制裁。 美国情报显示,中国企业卖给俄罗斯芯片和无人机零件,间接助战,但中国否认,说是正常贸易。两国在金砖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里推动去美元化,用人民币卢布结算,削弱美元霸权。 俄罗斯经济2024年增长3%,部分靠中国拉动。 中国也受益,能源价格稳,战略缓冲带扩大。但风险在,中俄不是铁板一块,俄罗斯在中东和非洲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中国在南海有领土主张,俄罗斯中立,不帮腔。 卡拉切夫在评论普京访华时说,这关系进入新阶段,但逻辑是内部驱动,不是外部压力主导。这点出两国合作有底线,不会无限度。 中俄站在一起,主要因为美国压力大。两国都觉得被西方围堵,北约东扩对中国是间接威胁,对俄罗斯是直接影响。中国在台海、南海被美国盯,俄罗斯在乌克兰被制裁,共同敌人让它们联手。 未来,要是西方分裂,中俄可能松动,但现在关系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