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要用死亡30万人的代价,强行让苏军攻克柏林? 1941年6月22号

罗普娱记 2025-10-25 11:35:35

斯大林为什么要用死亡30万人的代价,强行让苏军攻克柏林? 1941年6月22号那天,德国不宣而战,带着550万大军、几千辆坦克飞机,从三个方向扑向苏联,打了个措手不及。 短短10天就往苏联腹地推进600公里,第一天就炸掉800架没起飞的苏联飞机,希特勒还狂言三个月灭了苏联。 北方战线苏军退了450公里,24个师被打垮;中部战线更惨,明斯克沦陷,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打剩一半人;南方的基辅战役里,66万苏军被包围,连司令都战死了,这是史上最大的围歼战。 后来德军围了列宁格勒,封得水泄不通,城里人死了一大半;打莫斯科的时候,兵都快到城下了,苏联只能把工厂往东边搬,连妇女都上工地修工事,冬天里士兵冻得枪都握不住。 这四年里,苏联老百姓家破人亡,房子被烧,庄稼被毁,光军队就死了几百万,普通人的伤亡更是没法算。 对斯大林来说,对全苏联人来说,柏林是纳粹的老巢,是一切灾难的源头,不亲手打下来,没法给那些死在战场上、饿死在封锁线里的亲人交代,这不是简单的打仗,是复仇,是雪耻,哪怕流再多血,也得把这口气争回来。 再往实际里说,战后的地盘怎么分,全看谁的军队站在关键地方。当时美英苏三国早就私下商量好了,打完仗欧洲要分势力范围,谁占领的地方,往后就谁说了算。 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心脏,拿下柏林就等于攥住了德国的命脉。1945年初的时候,盟军在西边推进得很快,3月过了莱茵河,4月就占了鲁尔工业区,天天往前冲,就是想抢地盘。 要是苏联不赶紧打柏林,等盟军先到了,整个德国可能都成了美英的势力范围,苏联浴血奋战四年,最后连块像样的落脚点都没有。 后来大家也看到了,雅尔塔会议直接把欧洲劈成两半,东欧归苏联,西欧归美英,而柏林虽然分了东西,但苏联占着东柏林,才有了在东欧的话语权。 还有军事上的实在账,柏林是德军的指挥中心,希特勒就在城里,只要这地方没被打下来,德军就不会彻底投降。当时柏林有百万守军,还组织了20万老百姓当民兵,家家户户窗户都改了射孔,地下室、地铁站全是工事,手里还拿着能炸坦克的火箭筒。 但就算难打也得打,因为只要柏林还在德军手里,他们就可能收拢残兵继续抵抗,战争拖一天,苏联就得多死多少人。而且当时德国已经在偷偷跟西方接触,想放盟军进来,要是让他们达成默契,苏联之前的牺牲全白费了。 1945年4月16号苏军开打,先拿两万门大炮轰了半小时,打出去60万发炮弹,可还是在泽洛夫高地被挡住了,三天死了3万人,毁了800辆坦克,斯大林急得直接发电报催,说必须拿下,不然指挥员要受罚。 这不是狠心,是知道拖不起,早一天攻克柏林,早一天结束战争,长远看反而能少死人。 再说苏军当时的处境,四年打下来,部队伤亡极大,但柏林战役还是凑了250万兵、6000多辆坦克、7500架飞机,就是因为这仗输不起。拿下柏林,不仅能彻底打垮纳粹,还能向全世界证明苏联的实力,让那些西方国家不敢小瞧。 后来事实也证明,正是因为苏军攻克了柏林,在战后的联合国里,苏联才有了否决权,说话硬气,能护住东欧的地盘。 要是当时怂了,没打柏林,说不定战后苏联连在自己家门口说话的份儿都没有。 所以对斯大林来说,30万人的伤亡是惨重,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为了报仇,为了战后的地位,更是为了给苏联挣一个安稳的未来,这笔账,再难算也得算,而且必须算赢。

0 阅读:89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