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民党高官在节目中大放厥词:我不相信大陆超越美国,就算使有,也只有可能是部分领

寒江孤影呢 2025-10-25 15:46:47

前国民党高官在节目中大放厥词:我不相信大陆超越美国,就算使有,也只有可能是部分领域!然而谁也没想到,唐湘龙当众反驳他的观点,直接把赵少康给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微笑点头回应。 赵少康的这番言论并不陌生,他一直习惯站在“美国视角”俯瞰大陆的崛起。 在节目中,他一再强调美国在军事、科研、技术基础等领域的“深厚底盘”,并断言大陆即便有所突破,也只是“某些特定领域的小进步”。 在他看来,美国的F-22战机是无可匹敌的空中霸主,美国的航母编队仍能全球游弋,吓阻任何挑战者。 至于大陆的所谓“进步”,赵少康给出的评价是:“技术有,但不扎实;发展快,但底子薄。” 他还以稀土问题为例,坚称美国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压根没必要做”,似乎只要美国愿意,随时可以扳回局面。 他言之凿凿地说,大陆的军事科技“虚有其表”,真正打起来,还是美军说了算。 但他没想到,唐湘龙接下来的一番话,直接把他设定好的“优势叙事”击了个稀巴烂。 唐湘龙的开场并不激烈,语气平静,却句句带锋。 他直言,大陆在某些领域的确还在追赶,但在核心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上,已经悄然完成“由追赶到超越”的历史性跨越。 他没有空谈口号,而是以大陆六代机的最新进展为例,条理分明地展开讲述。赵少康本想打断,但唐湘龙一句“你先听完数据再说”,直接堵住了他的嘴。 唐湘龙指出,大陆目前已完成两款六代机的技术验证,分别采用银杏叶状布局与全机融合型隐身设计,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和AI智能协同作战系统。 更重要的是,这些战机不再追求“谁飞得快”,而是强调信息融合、无人僚机协同和电磁主导权,这才是未来空战的决定性因素。 而美国的NGAD,至今还在预算拉锯中,原计划的2024年首飞一拖再拖,至今连完整原型都没公开。 赵少康一脸不屑地冷笑了一下,但唐湘龙并未理会,继续说下去。 他提到,大陆的六代机采用三引擎布局,中段或为冲压发动机,支持在两万米高空巡航,具备远超F-22的作战半径,甚至能在无补给的情况下执行长时间战略打击任务。 至于航电系统,则已经集成EOTS、IRST、相控阵雷达与量子通信模块,具备在强干扰环境下指挥无人机群的能力。 说到这里,赵少康的表情已经明显变了。 他试图回到“美军航母优势”这个熟悉领域,但唐湘龙直接指出,大陆目前已有双航母编队常态化训练,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已进入实战部署阶段,打破了传统蒸汽弹射的频次限制。 至于信息主导权,大陆“天鹰”星座系统和水下声呐阵列,已在南海多次发现美军核潜艇踪迹,这些都是过去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赵少康一度想打断,但唐湘龙接着提到了芯片与电动车领域。 “华为去年9月发布的Mate 70手机,用的是自主封装的5nm芯片,哪怕不如台积电最先进制程,但已能量产。” 他说,“美国封锁越狠,中国反弹越快,这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完整产业链的韧性。” 赵少康终于忍不住说:“可那是民用科技,跟军工是两回事。” 唐湘龙的反击几乎没有停顿:“你知道歼-20的雷达系统是谁做的吗?你知道中国的高速通信技术是怎么从军转民的吗?民用科技的突破,很多就是军工下放的结果。” 这时,赵少康只愣了3秒,然后低头微笑了一下,嘴角抽动,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整场辩论下来,赵少康一改过往“据理力争”的姿态,保持了极为罕见的沉默。 而唐湘龙的那句“你不能用20年前的地图,来判断现在的世界”成了全网热评。 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电视辩论,更像是一记现实的耳光,打在那些还停留在旧时代认知的人脸上。 实际上,赵少康对大陆发展的保留态度,不只是源于现实判断,更夹杂着一种“时代情结”。 他成长于台湾经济腾飞的年代,深信“亚洲四小龙”的神话,也习惯了将大陆视为“制造工厂”。 如今大陆在AI、通信、无人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多点突破,甚至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这对他的认知体系是种撼动。 而唐湘龙显然更能够接受新现实。他并没有盲目吹捧大陆,而是从事实、技术资料与现实成果出发,用一套完整的逻辑链条指出: 当军事科技实现突破,整个国家的科技结构也会被带动。 这场“赵唐之争”之所以引发广泛讨论,不仅是因为两人观点的激烈对立,更因为它反映出岛内舆论的一种深层撕裂: 一边还沉浸在“美国主导世界”的旧时代幻想中,另一边则开始正视一个快速崛起、不断突破旧框架的大陆现实。

0 阅读:1791

评论列表

gmdhwj99

gmdhwj99

3
2025-10-25 22:25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啰

猜你喜欢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