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日媒揭露中国被彻底激怒的真正原因,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上最严稀土新规,其根源在于美国9月底强化的实体清单50%规则,连坐制实体清单被彻底激怒。 美国商务部在2025年9月30日正式推出这个“50%规则”,简单说就是把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实体清单上公司的子公司,只要持股超过50%,那些关联企业也得跟着遭殃。 这直接影响了中国上千家企业,尤其是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 之前美国就老盯着这些行业下手,2024年12月加严了设备和HBM芯片的出口限制,2025年9月又新增了23家中国实体进清单,其中13家是半导体相关的,像复旦微电子、华岭股份这些大头全被拉进去。 北方华创和盛美上海的子公司也没逃掉,现在想从美国拿技术和零件,基本没戏。 HBM芯片是英伟达和AMD的AI芯片核心部件,性能超了管制线,导致中国企业的出口订单直线坠落,很多工厂只好转产其他东西。美国以前用类似招数对付中兴和华为,以为这次也能一锤定音,但他们忽略了中国手里的稀土资源。 中国商务部在10月9日直接回应,发布了公告第61号和第62号,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不仅管开采、冶炼分离,还包括磁材制造的全链条,甚至生产线调试和维护服务都得申请许可。 这相当于卡住了全球稀土的技术脖子,因为中国占全球稀土储量的30%,但加工产能有70%,精炼技术高达90%,高纯度稀土不能绕开中国。 荷兰的ASML公司之前跟着美国脚步,2024年1月停了对华部分DUV光刻机出口,现在新规一落地,他们内部就开始为出货延迟头疼,因为光刻机核心部件离不开中国稀土,业务中断风险直线上升。 美国军工企业也跟着倒霉,每架F-35战机要用500公斤稀土,磁材正好在管制范围内,生产线可能得停摆。美国想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这些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提纯厂,还和澳大利亚合作,但技术早废了,建厂环评就得几年,成本比中国高几倍。 中国2025年稀土开采配额控制在27万吨,全集中在两大集团手里,供给端抓得死死的。新能源汽车每辆车要4.5公斤钕铁硼,全球销量预计2240万辆,稀土需求增速能到46%,这供需差拉大,中国话语权只会更稳。 其实这波博弈,美国想用“连坐制”把中国科技企业踢出全球供应链,但自己高端制造早被中国稀土绑住。之前美国三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应用材料、科磊、泛林的中国营收从30%以上掉到15%到24%,本想封锁压垮中国,结果倒逼中国自给率上到50%。 中国稀土新规是精准回击,没乱影响民用贸易,就卡军用和高端制造,程序上合规矩,和美国一刀切连累盟友的做法比,明显更讲道理。美国这属于霸权思维,以为行政手段能扭曲市场,但全球产业链是连着的,没人能独活,单边制裁最后只是自食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