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飞赴亚洲,在飞机上就发表了强硬言论: 🔻期望中国在与俄国的谈判中提供帮助。 🔻普京希望冲突能够结束。 🔻对俄国的制裁力度很大——会产生效果。 特朗普一边妄图施压中方,一边却又“有求于中方”。 他在多个场合宣称要对中国加征更高关税,甚至抛出“对华脱钩”这样的极端言论,还频频对华使出高额关税讹诈的伎俩,试图以此展示他的对华强硬姿态。 让人觉得困惑的问题在于,同样是特朗普,近期却悄悄通过私下渠道,向中方传递“希望维持经贸合作”的信号,尤其在农产品出口(大豆)等议题上表现出务实需求。 这种一边施压、一边求助的策略,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现实困境。 从贸易数据看,中国仍是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关键买家,也是美债的重要持有者。若彻底切断与中国的经贸纽带,美国本土农业州和金融市场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由于今年下半年贸易战以来,美国大豆几乎没有流入中国市场,这让不少种植大豆的美国人难以忍受。 矿产领域,在被中方的稀土新规“打疼”之后,特朗普开始在公开场合,试图用“希望帮助中国”来缓和关系,面对美方的左右摇摆态度,中方始终保持战略清醒。 商务部近期表态“愿与各方推动互利共赢”,同时强调“核心利益不容妥协”。这种不卑不亢的立场,既留出了合作空间,也划清了红线。 事实上,中国早已布局多元化贸易渠道,与东盟、欧盟的合作持续深化,降低了单一市场的依赖,“一带一路”的伟大创举,更是将许多国家的贸易串联起来。随着中方手里的牌越来越多,特朗普的频频施压战术,在今日中国面前已难奏效。 就在对华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在调解俄乌冲突问题上,特朗普又一次有求于中国,他想要同中方讨论俄乌冲突问题,“我希望看到中国帮助我们”。 分析认为,特朗普若想要斡旋俄乌冲突等棘手难题,单靠施压无法破局,眼看着自己单方面的力量有所欠缺,不得不寻求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协助,这个国家也只能是崛起的中国! 而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正常交往,是唯一能在美俄间传递信息、促进对话的关键力量。 这使特朗普陷入尴尬境地:既想一边遏制中国,又在重大国际事务上有求于中方。 对此,中方立场一贯明确: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对话,但不会充当任何一方的棋子。 中国将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做出判断,而非顺从外来压力。这种战略自主性,正是中方在这场复杂博弈中的底气所在。 大家觉得美方这种,既有求于中国又不断施压的矛盾心态,未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